说点什么吧~
【前言】
看完【学神档案】(点击查看,内有福利),在学术和科研上,他们是令人高山仰止,望而兴叹的“学神”。
而在生活中,他们和我们一样,是一群积极生活,乐观向上的普通学生。
摘下“学神”光环后的他们又是什么模样?
下面带你走近一群更接地气的清华学生~
【学神番外】
(第五期,完结)
郑琦-经管学院 "承载梦想与使命的经管人"
前行路上,他始终没有忘记故土,他立志终有一天能为家乡的经济,为社会公平的实现贡献一点力量。他逐步意识到,任何想法与建议,只有契合时代之发展,结合民族之需求,符合中国之国情,才能对中国之腾飞起到实际作用。每一个假期,他都会找机会参加社会实践。大一寒假到基层农村,了解当地经济民生发展,思考社会经济问题;大二前往云南木府考察,了解中国木府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大三他加入一家初创公司,参与公司的产品研发和融资,了解“全民创业”热潮下的初创企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创造知识,培育领袖,贡献中国,影响世界”,是经管的使命,更是他的梦想。
蔡泽洲-法学院 "胸怀世界的中国灵魂"
三年来,他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贵州、陕西、江苏等地的村落里,他近距离观察中国农村社会的政治生态和人们的生活情况。这熟悉而陌生的社会中的点点滴滴,都让他对这片故土有着更深的眷恋,更激发起他对这个国家的热爱和对责任的担当。在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瑞士、法国和德国,包括在亚青会和青奥会上与各国运动员交流,他看到了丰富的人生和文化样态,学会更加理解和尊重这个世界的不同,更加理性地看待中国的发展。
高晨曦-社科学院 "有个性的马克思主义者"
科学研究是为现实服务的,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他的研究的目的自始至终应当是为了建立一个人人平等、幸福、自由的共产主义社会。恩格斯说过,“你是‘科学家’,你就没有理想,你就去研究出科学的结论,如果你又是一个有信念的人,你就为实现这些科学结论而战斗”。为此,他宁愿抛弃学术的中立性,毫不隐瞒地表达我对进步群体的支持。
———————————————————————————————————————————
(第四期)
沈汇涛-物理系 "废寝忘食的科研狂人"
学习数理基础课的最终目的是科研。大二开始,他就在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跟随研究员进行科研训练,方向是冷原子物理理论和凝聚态物理理论。从那时起,他的生活的重心就由上课渐渐转为科研,角色由传统意义上的“本科生”渐渐转为“博士生”。他开始逐渐了解物理学的前沿与理论物理学家的工作方式。大三开始,他的生活的主题就是科研:每天上午来到大草坪前的科学馆开始一天的学习和工作,直到深夜一两点才离开办公室回到寝室;组会,读书会,学术报告,与博士生、博士后、研究员们的讨论占据了三分之一的时间,剩下的时间属于他自己:一个人在黑板前,在白纸前,在电脑屏幕前计算和思考。他没有周末,没有寒暑假,所有的时间都和研究组在一起。学习物理和思考问题实在令他欲罢不能;一个精妙的想法经常让他激动得从床上跳下来进行演算……
李春园-生命学院 "身体力行,服务他人"
他累计志愿工时158小时,被评为四星级志愿者。在清华的三年中,他每个寒暑假都会参加社会实践,也入选了第九期“思源骨干计划”。他曾参加青海湖鸟岛支队,用专业知识为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和野生鸟类提供保护;他曾作为“思源骨干”第九期成员参加了贵州实践,深入农村去考察电子商务的发展情况;就在这个暑假,他作为“白衣乡路”社会公益实践支队的一员,为云南的贫困家庭发放了200余个家庭药箱,为当地居民进行健康知识的普及。这一切让他意识到,中国大地上还有很多凭借自己的力量能做出改变的事,并非“百无一用是书生”。他做出了努力,付出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今年,他获得了清华大学第六届“十佳志愿者”称号,激励着他在公益的路上一路前行。
沈添笑-交叉信息学院 "学术之外的活泼女孩"
作为2013年清华-牛津优秀学生项目的成员,她曾拜访牛津大学接受leadership课程培训,从中获益匪浅。她认识到,即便自己的理想在于学术,领导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她积极地在课堂小组以及科研小组中承担自己的责任,认真倾听他人的想法并作出自己的思考,因此组会的最后其他组员常常会参考她的意见。她踊跃参与集体建设活动,历任团组织委员、体育委员,并带领班级获得多项荣誉。另外,利用文艺特长,她担任了院卡拉OK大赛的主持人。暑期社会实践期间,她作为中美支教队的一员前往河南新蔡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支教,这是对她领导力极大的考验与锻炼。她身兼数职,同时担任了音乐、历史教师,美国志愿者的翻译以及班主任。学生们的羞怯腼腆,不敢发言而总是保持沉默一开始令她很是棘手。她便带着他们齐读合唱,并鼓励较活跃的学生勇敢回答她的问题。在她的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最后一节音乐课上洪亮的歌声唱响了校园。
————————————————————————————————————————————
(第三期)
沈奇舱-工物系 "又红又专的**典范"
入学教育时,工物系老一辈的先进事迹深深地感染了他。他认识到他们能在中国核事业当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正是因为他们又红又专的作风、以国为家的情怀。核能的梦想需要结合国家的需要来实现。因此,他于军训结束时递交入党申请书,向先进前辈们靠齐,于去年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共预备**。大三他主动担任团支书,工作上以满足班上同学个性化需要为目标,帮助班上同学更好地发展自己。学生节视频准备中,他调动班上有相关才能同学的积极性,并参与全过程,全班齐心协力,最终他班第一次登上学生节舞台,实现了20班“我要上学生节”的愿望。他班因出色的表现获得了系“甲级团支部”称号,并候选校“甲级团支部”。
王瀚森-化工系 "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大学三年,他先后担任化工系学生会文艺部部长,校团委组织部思源项目组副组长,创业协会公赛部部长等职,积累了大型文艺活动,常务工作以及创业相关的各个领域工作经验,同时在班内先后担任宣传委员与党课小组组长,工作得到同学们一致好评。
他热爱体育,大一作为系新生篮球队主力带领球队获得新生赛全校冠军,并带领班级篮球队就获得系内篮球赛亚军。他热爱健美,获得2015年清华大学“马约翰杯”健美比赛80kg组第三名,他坚持每日锻炼,用实际行动践行“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
憨家豪-材料学院 "从0分到满分,一切皆有可能"
他被清华浓厚的体育氛围深深感染着,不断突破自己,三千米从0分到及格,引体向上从0个到接近满分,他一次次向自己的过去发起挑战。同时,他发现了自己对羽毛球和功夫扇的兴趣,积极投入到课余锻炼中,以实际行动向“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目标努力。
他在高三毕业之际光荣地加入了中国***。进入清华后,这里又红又专的氛围一直影响着他,他格外珍视**的身份,时刻牢记**责任。憨家豪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在院系“求索杯”竞赛中有所斩获。他连续两年担任班级学习委员,为同学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与答疑,由于成效明显获得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可与称赞。同时,他很乐意与同学和学弟学妹们探讨科研,希望以自己小小的体会感染更多的人,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热爱的事业。
———————————————————————————————————————————
(第二期)
(矣晓沅与母亲在清华校园)
矣晓沅-计算机系 "能言善辩的轮椅斗士"
虽然他的身体局限于轮椅中,但思维和言语可以自由翱翔天际。他积极参加辩论与演讲,用不屈的言辞渲染自己的执着。大一上学期带领班级辩论队参加系新生赛,获最佳辩手;大一下学期入选系辩论队,参加“清锋明辩”校辩论赛,计算机系三年里第一次挺进四强。大二下学期参加“清锋明辩”,获亚军。作为校辩论队的成员,他多次参加校外比赛。2013年暑期英语夏令营,获得英语演讲冠军;2013年计算机系“中国梦”主题演讲,获得冠军与最具人气奖;2014年,受邀到北京实验二小演讲,并被聘为该校第一位大学生校外辅导员。此外,他多次在机关单位进行演讲。2015年,他在校友励学金大会上的演讲稿在微信上被转发超过十万次。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坐着轮椅走过的12年,艰辛而又充满温暖。这十二年带给我的痛苦、悲伤、快乐、思考、感悟以及因此孕育出的乐观与坚强,他希望通过演讲与辩论传递出来,并以此为他人做出一份贡献。
张贶恩-精仪系 "文武兼修的清华尖兵"
作为一名国防生,他始终牢记自己肩上的责任与使命,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刻苦训练,军政素质表现突出。2014年他参加了清华大学“国防生大比武”,并荣获全能比武第五名;2013年在“国防生个人三千米”中荣获“个人优胜奖”;大二暑假他参加清华北大航海实习,重温甲午海战历史,体验81舰的工作与生活;他加入了国防生篮球队,代表清华参加北京市高校国防生篮球比赛并冲进四强。作为一名清华国防生,他时刻牢记着“争取至少健康地为祖国工作五十年”这句话。学习科研之余,他热衷于中长跑、篮球等运动。班级同学一起,先后夺得2012年系新生篮球赛冠军、2014年系足球赛冠军,还在系运会中连续三次夺得400米冠军;代表精仪系参加校马杯运动会,获得2013年万米长跑接力比赛第三名、2014、2015五项全能第五名及多次4*100、4*400、4*800第四名的成绩,还成功完成了马拉松半程比赛。在最近两届精仪系学生节中,他分别担任主持人和班剧主演及舞台总监,给观众献上精彩纷呈的学生节。
航院-苏雷 "最文艺范儿的航天人"
在担任班委期间,她积极组织班级活动,促进班级感情建设。航21班先后获得两次清华大学甲级团支部、清华大学优良学风班,三年学分成绩年级排名第一,学分成绩专业排名前20的同学中她们班占将近一半。作为包括定向班、飞行员班的典型工科院系,航院的文艺氛围不是特别浓厚。为了丰富同学们的大学生活,在学生会任职的过程中,她先后参与组织策划了三场学生节、两场新生舞会、三场院系卡拉OK大赛,组织了第一届软件、电机、法学院、航院联合达人秀活动。作为航院“天空之城”学生节的总导演,她参与了学生节的整个筹备、现场的工作,保证每一个节目的高质量完成,为同学们呈现了一场轻松娱乐而又内涵充实的晚会。
————————————————————————————————————————————
(第一期)
商宇航-建筑学院 "不会跳健美操的学霸不是好国标舞者"
她大一加入校艺术团国标队,每周坚持3小时以上训练,全程参加历次寒暑训,参加大型演出及比赛十余次,包括校庆、新年联欢、迎新演出、夕阳红专场、国标舞专场、大体协比赛等。曾任建院航院联合新生舞会及2013年建筑学院歌手大赛主持人。自我提升的同时,她也积极服务同学,贡献力量。两次为电子系、建筑系共计约 500多人次进行新生舞培。2013年一二·九大合唱中,担任建筑学院舞蹈动作编排指导。2014年马杯健美操比赛中,带领建筑学院队伍编舞排练,夺得甲组第四名。
侯时雨-水利系 "能文能武的女强人"
她攻读清华大学法学双学位,掌握法学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法学素养。
她喜欢读史书,了解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人,了解他们之间曾经发生过的事,想象他们的音容笑貌,有时会为他们的灵机智慧而感到由衷的高兴,有时会为他们做出了错误的决定而担心,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杨韵芳-机械系 "分享助人的传播者"
经过三年的磨练,她终于找到了自己最适合的路——不只为了个人发展,更为了祖国科教兴国;不是为圆个人的小梦,而是为了做出贡献社会的研究,为了影响其他优秀的同学跳出模版,激发自己真正的潜力。于是她决定做一名传播者,加入了清华创客空间,向广大同学宣传动手创造、在兴趣中学习的意义。和几位创始研究生学长一起,她们联名给总理写信介绍清华的三创活动,得到了总理的肯定;一起承办清华创客日,通过央视报道向更多人分享她的项目,创造的乐趣;她还参加了清华的新浪招生视频录制,希望更多人来到清华,在这里找到自己的所在。未来,她希望继续做一名踏实的学者、工程师、传播者,攻读博士传承新知后,回到母校做一名老师,研究造福他人的医疗机器人,引导追求初心的莘莘学子。
说点什么吧~
欢迎来到学堂在线广场~
在这里你可以玩活动,看资讯,晒笔记。
还可以交学友、发心情、聊人生。
在学堂的每一天,就从这里开始吧!
点击 广场指南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