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区讨论详情

【乐享慕课】耀世的启明星:作为当代教育的完璧
2015-06-30 10:53:46

        眼下在学堂在线阅读此篇拙作的诸位,作为一个网络空前普及的时代的亲历者,相信已体会到互联网教育俨然成为了一股脱胎于传统课堂教育的新兴力量,而其中的MOOC更是被赋予了成为教育变革者的厚望。这种教育前所未有地打破了学校、语言以及文化的藩篱,将一流学府的资源平等地播撒向世界的每一隅,海量的教育资源对有心求学的学子不啻于一项极大的福祉。然而在这崭新的学习形式背后笔者始终感到些许不安,或许是源于其作为舶来品的不成熟、尚未在这片东方的土地上生根,仍怀疑她能否对于多数人达到其根本的目的——亦即教育。


 

        在展开讨论之前笔者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教育是什么?或者,更富有针对性地说:你们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教育是为过程,以考试形式考核你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与综合运用能力,而分数则是上述内容客观公正的体现。故,教育是指导学生如何运用知识的过程——这是一种传统的答案,并且在几个世纪的时间内都被广泛地接受。这种说法部分有着不可否认的正确性,然而,就在我们目力可及的时代里,其中诸多的概念已经发生了无法忽视的漂变,以致其本质浮现出了根本的悖谬:考试变得为了区分三六九等而存在,其结果是不得不教授学生无益于生活的诸多冗余知识——是的,运用知识的潜台词就是服务于生活,教育的目的本应该是使学生认识到生活的多姿多彩、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教育作为一门与人的思想打交道的学问,灌输呆滞的、填鸭式的思想难道不与初衷背道而驰?多少职业会运用到内切圆和数列呢?所有的学校都要承受这样一种反复的阵痛:为了学校的生存而不得不训练学生去应付某些考试。


        近几年关于教育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对于某些科目,尤其是数学(包括大学数学)的改革反响尤为热烈,故暂以数学为例。不可否认数学是一门美妙的学科,对数学家来说有无尽的兴趣,但对于学生却往往显得过于深奥:教科书中存在着太多被盲目增加的定理,而这些定理存在的唯一理由就是让学生学习他们,然后好让老师针对这些定理巧妙地出题;真正能塑造学生思维的数量概念、函数、几何,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不!仍不够!不能以考卷知识点分值作为依据)。换言之,除了一些天赋异禀的人以外,数学对教育的影响是不幸的。数学,若想在普通教育中适用,就必须经历一个异常严格的筛选,而这正是现在的教育制度所欠缺的;其他科目暴露出的弊病亦大同小异。


        (值得注意的是笔者时常能听到或看到以各种形式支持这种教育改革的成员常被诸如此类的话反唇相讥:“高考就是为了淘汰你们这些人存在的。”,以至蔚然成风。笔者想说曾成功历经一套不合理的制度不成为为这段经历自豪或为其正确性辩护的理由。且若甚至要因在此过程中呈现出的失败而将屎盆子扣在作为受害者的学生头上,笔者只好说:


250px-厚颜无耻之人.jpg


        然而笔者并不支持贸然进行的教育改革。中国式教育尽管暴露出诸多的遗弊,但作为一个人口基数空前的大国,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要对一门用公共考试制度加以认定确立的课程进行改革,这个任务是怎样地艰难。教育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而中国作为世界教育界的一朵奇葩并无前车之鉴可以作为参考,这个不得不进行的过程必须慎之又慎。若想向青年展示一门学科,必须先摒除其深奥的一面——这正是阻碍她作为一种有用的教育工具的原因。中国传统课堂教育模式的改变绝非朝夕之功,但教师们应当做好准备时刻迎接任何一种具有实践意义的方法,把数学(或别的任何一门)学科从“是一种机械训练”的指摘中解救出来。


 

        幸运的是,MOOC作为一种恰到好处的替代方案出现了。MOOC以一种空前的方式满足了学生对于知识刺激的需求,激发他们的感情,将每个学生各自的好奇即时地呈现在他们面前——这当是教育的金科玉律,同时也是从前很难遵守的一条规则。正如前文阐述的那样,教育的目的在于塑造思维,但这个过程并非与日复一日的锤炼磨砺密不可分,反而往往可能在兴趣的刺激下开花结果,因为人脑不是被动接受捏制的陶土,亦非需要磨削的锈刃,它天生就是整个地球上最精巧的仪器,是在出生前就被决定的千万年来人类进化的结晶,它需要的只是以正确的方式从原石中被开凿。


        MOOC于中国学生而言是迟到的蒙特利梭教育法,好在来得还尚不是太迟。MOOC的根本价值对于许多参加者在于使他们从高考式教育的极度乏味中脱离,好让他们完成在中学无暇顾及的自我发展这一最有价值的智力发展。这一过程帮助学生认清自己,辨明哪些是发自内心的喜爱哪些只是不明觉厉。有一些意识超前的学生在中学阶段就进入了这个过程,这现象令人欣喜,并且这也将会在他们志愿填报时起到举足轻重的导向作用。


        然而,在MOOC学习时学生们应极力避免一个误区,正是这个误区造成了笔者在文章开头的担忧,那就是MOOC独特形式带来的学而不精。如果一个学生仅仅是在各个MOOC课堂浅尝辄止地撷取各种碎片化的知识而没有深度的思考,那恐怕对于思维的锻炼还及不上填鸭式的课堂作业;零碎的知识的文化没有丝毫帮助,如果一个人仅仅是见多识广而知识却不成体系,充其量只能作为闲聊的资本而经不起探讨,那是最无用且无趣的。一如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开篇所提到的那样,我们的目标是,要塑造既有广泛的文化修养又在某个特殊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大学教育为我们提供后者,而MOOC教育是前者的绝佳平台。怎样正确运用,每个学生都应有自己的答案。


回复:

还没有人发言哦,来抢沙发吧~

请先登录

说点什么吧~

学堂公告

各位MOOCer大家好 (^-^)V

欢迎来到学堂在线广场~

在这里你可以玩活动,看资讯,晒笔记。

还可以交学友、发心情、聊人生。

在学堂的每一天,就从这里开始吧!

点击 广场指南 了解更多

推荐活动

我要举报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