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区讨论详情

计量经济学中经常需要建立模型,模型是如何建立的
2017-05-17 17:21:00

在各个学科专业中数学建模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方法也是出类旁通的。

一、理论模型的设计


要对研究的经济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可以根据经济现象的研究目的,选择模型中将包含的因素,根据数据的可得性选择适当的变量来表征这些因素,并根据经济行为理论和样本数据显示出的变量间的关系,设定描述这些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即理论模型。


理论模型的设计主要包含三部分工作,即选择变量、确定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拟定模型中待估计参数的数值范围。


二、样本数据的收集


选择数据要考虑数据的可得性。所选择的变量必须是统计指标体系中存在的、有可靠的数据来源的。如果必须引入个别对被解释变量有重要影响的政策变量、条件变量,则采用虚变量的样本观测值的选取方法。


选择数据的时候同样应该注意数据的质量问题。 样本数据的质量问题大体上可以概括为完整性、准确性、可比性和一致性四个方面。


完整性,即模型中包含的所有变量都必须得到相同容量的样本观测值。这既是模型参数估计的需要,也是经济现象本身应该具有的特征。


准确性,所得到的数据必须准确反映它所描述的经济因素的状态,它必须是模型研究中所准确需要的。准确性前一个方面还是比较容易满足的,后一个容易被忽略。


动为例,在收集样本数据时,就应该收集生产性职工人数,而不能以全体职工人数作为样本数据,尽管全体职工人数在统计上是很准确的,但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与生产过程无关,不是模型所需要的。


可比性,我们容易得到的经济统计数据,一般可比性较差,其原因在于统计范围口径的变化和价格口径的变化,必须进行处理后才能用于模型参数的估计。


一致性,即母体与样本的一致性。


三、模型参数的估计


计量经济学最核心的部分就是这个模型参数的估计来了。在建立了理论模型并收集整理了符合模型要求的样本数据之后,就可以选择适当的方法估计模型,得到模型参数的估计量。模型参数的估计是一个纯技术的过程,包括对模型进行识别、估计方法的选择、软件的应用等内容。


四、模型的检验


在模型的参数估计量已经得到后,可以说一个计量经济学模型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了。但是,它能否客观揭示所研究的经济现象中诸因素之间的关系,能否付诸应用,还要通过检验才能决定。一般讲,计量经济学模型必须通过四级检验,即经济意义检验、统计学检验、计量经济学检验和预测检验。


1. 经济意义检验


主要方法是将模型参数的估计量与预先拟定的理论期望值进行比较,包括参数估计量的符号、大小、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判断其合理性。


2. 统计检验


通常最广泛应用的统计检验准则有拟合优度检验、变量和方程的显著性检验等。


3. 计量经济学检验


通常最主要的检验准则有随机误差项的序列相关检验和异方差性检验,解释变量的多重共线性检验等。


4. 模型预测检验


具体检验方法为:(1)利用扩大了的样本重新估计模型参数,将新的估计值与原来的估计值进行比较,并检验二者之间差距的显著性;(2)将所建立的模型用于样本以外某一时期的实际预测,并将该预测值与实际观测值进行比较,并检验二者之间差距的显著性。


经历并通过了上述步骤的检验后,可以说已经建立了所需要的计量经济学模型。


回复:

还没有人发言哦,来抢沙发吧~

请先登录

说点什么吧~

学堂公告

各位MOOCer大家好 (^-^)V

欢迎来到学堂在线广场~

在这里你可以玩活动,看资讯,晒笔记。

还可以交学友、发心情、聊人生。

在学堂的每一天,就从这里开始吧!

点击 广场指南 了解更多

推荐活动

我要举报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