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区讨论详情

走进医学 第一讲笔记内容
2016-12-14 18:44:45

一、空气的基本状况

人体每天需要吸入10—12立方米的空气,因此,“正常”的空气是保证人体生理机能和健康的必要条件。

对流层:距地面12公里以内的空气层。(污染后的空气可以在对流层中上层发现相当数量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

洁净的空气的成分:78.1%的氮气,20.9%的氧气,0.93%的氩气以及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等气体组成。


二、什么是霾及对机体的影响

“霾”看上去很像雾,但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是近地面的空气中的水气凝结的产物,其成分主要是水分,虽然它可以使空气能见度降低,但没有污染存在,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是空气中悬浮着大量的烟尘以及多种微小颗粒物,还有硫酸、硝酸、含氮化合物等化学物质形成的气溶胶系统,又称灰霾。

霾的颗粒的分布比较均匀,颗粒的大小可从0.01微米到10微米,平均直径约在1-2微米左右。由于霾中的颗粒物上还可吸附大量的污染物,是有机物、多环芳香烃、重金属病原微生物等有毒物质的载体,所以对人体健康会造成直接的严重的危害。


颗粒物是描述大气质量的一个指标,英文particulate matter,缩写就是PM

当颗粒物直径<10微米时,称其为可吸入颗粒物,即PM10

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是由直接排入空气中的微粒和空气中的气态污染物通过化学转化成的

二次微粒共同组成,如尘土、矿物燃料燃烧产生的炭黑粒子等为直接微粒,其上再附着一些硫酸铵硝酸铵等组成二次微粒。主要来源于燃烧的活动(工业生产燃烧的煤、汽车尾气、秸秆、烹饪做饭、抽烟、使用发胶)

颗粒物的直径越小进入呼吸道的部位就越深。

10微米直径的颗粒物通常沉积在上呼吸道;5微米直径的可进入呼吸道的深部;2微米以下的可以100%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纳米(nm)级的颗粒物可直接穿过肺泡壁进入到人体的整个血液。

直径<10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被人吸入后会累积在呼吸系统中,引发许多疾病。

霾中的细颗粒物(PM2.5)可以直接进入人体的肺泡和细支气管,刺激支气管收缩,影响肺泡的换气功能,导致机体缺氧诱发哮喘。


三、人体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呼吸系统结构:

呼吸系统吸入的空气从鼻腔开始,经过咽、喉、气管、支气管,最后到达整个肺。鼻腔、咽、喉称为上呼吸道,气管、 支气管、肺称为下呼吸道。下呼吸道气管向下分为左、右主支气管,称为一级支气管;再向下分为肺叶支气管,称为二级支气管;再向下伸长分支为肺段支气管,为三级支气管;以此继续分支向下,经过大概二十多级,形成一个完整的支气管树。


肺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肺泡II型上皮细胞分泌表面活性物质,可维持肺泡容积的稳定性;
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肺部的交换需要通过气血屏障的组织结构,氧气和二氧化碳在肺部的交换需要通过气血屏障的组织结构 。


四、霾如何导致呼吸系统疾病

霾影响最大的就是人的呼吸系统,造成的疾病主要集中在呼吸道,短期容易诱发哮喘发作;
长期影响会造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导致肺癌的发生。

颗粒物在5-10微米时,主要被吸入鼻腔,引起鼻炎、咽喉炎等疾病;

当颗粒物直径在1-5微米时,可以进入到气管 支气管以及相对更小的分支管道,引起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纤维化等疾病;

当颗粒物直径小于1微米时,可深入到达肺泡,引起肺气肿等疾病


五、哮喘病

过敏性哮喘的治疗方法:
脱离致敏、解痉治疗、辅助抗炎治疗、改善饮食、增强体质

过敏性哮喘的临床表现:
剧烈咳嗽,特别是夜晚或晨起咳嗽加剧;端坐呼吸、大汗淋漓;呼吸时有哮鸣音;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

过敏性哮喘的诱发因素:
花粉、尘螨、动物毛屑等吸入性抗原;
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鱼、虾、蛋等食物;

吸烟


六、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

空气污染引起呼吸道炎症反应,长期会造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即COPD;
COPD是一组疾病,属于呼吸道的慢性疾病,它以不完全的可逆的气道阻塞、气流受限为特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哮喘;
肺气肿、老慢支、哮喘等疾病发展可引起COPD;
COPD的发病与空气污染和吸烟有关;
COPD在老年人患病率高于青年人。


回复:

还没有人发言哦,来抢沙发吧~

请先登录

说点什么吧~

学堂公告

各位MOOCer大家好 (^-^)V

欢迎来到学堂在线广场~

在这里你可以玩活动,看资讯,晒笔记。

还可以交学友、发心情、聊人生。

在学堂的每一天,就从这里开始吧!

点击 广场指南 了解更多

推荐活动

我要举报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