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你从哪里来?
1、女性生殖器官
输卵管和卵巢常被称为子宫附件
子宫上三分之二为体部,下三分之一为子宫颈
子宫峡部长约一公分,上部为解剖学内口,下部为组织学内口;临产时成为子宫下段
输卵管分为间质部、峡部、壶腹部、伞端;长约8-14公分;粘膜有皱襞
卵巢分皮质髓质两部分
皮质内分布着30-70万个始基卵泡
2、胚胎/胎儿附属物
透明带反应保证单卵受精;受精过程中卵子体积不变
受精第四日,桑椹胚增至100个细胞,从输卵管进入子宫腔
胎盘的运输功能:
简单扩散——氧和二氧化碳;游离脂肪酸;水;钾钠和镁;维生素A/D/E/K
主动运输——氨基酸;钙磷碘铁;维生素B/C
3、胎儿发育特征
八周前称为胚胎;九周至出生称之为胎儿;出生后称之为新生儿
12周:耻骨联合上刚可触及宫底
16周:宫底位于脐耻之间
20周:胎动 宫底位于脐下一指
28周:宫底位于脐上三指
40周:宫底位于剑突以下
胚胎长约3公分;初具人形;头特别大;眼 耳鼻 口已可辨认;早期心脏形成 有搏动
胎儿长约7-9公分;重约20g;外生殖器已发生;四肢有微弱活动;大多骨骼中已出现骨化中心
胎儿长约10-17公分;重约100-120g;皮肤色红 光滑透明;外生殖器可辨男女;腹部检查可听到胎心音;X线检查可见骨骼阴影;胎动
胎儿长约18-27公分;重约280-300g;皮肤暗红,透明度减低,全身有胎脂;胎头占全身的1/3;有头发生长;开始出现吞咽活动
胎儿长约28-34公分;重约600-700g;皮下脂肪开始沉积;皮肤有皱纹
胎儿长约35-38公分;重约1000-1200g;全身细瘦;皮肤发红;上有胎脂;指甲未能达到指端;女性**发育;因皮下脂肪少 面部皱纹多 形如老人。
胎儿长约40公分;重约1500-1700g;皮肤深红;面部脱毛已脱落;多数胎儿转为头部冲下,称之为头位
胎儿长约45-46公分;重约2500g;皮下脂肪多 面部皱纹消失;指甲已达到指端;出生后啼哭与吸吮 成活机会较大
4、妊娠期母体变化
生殖系统
包括组织增生 肥大 充血 水肿 松软及呈紫蓝色
肌纤维肥大 变长 增生至宫体逐渐增大
妊娠末期:由未孕期时的40-50g增至约1000g
子宫容量:增加500倍 血流量增加 足月妊娠时每分钟达500-700ml
子宫峡部:子宫下段形成
宫颈着色:粘液栓形成 防御细菌
卵巢:略增大 形成妊娠黄体 分泌激素 黄体功能约于妊娠10周后由胎盘完全取代
阴道:粘膜充血水肿 皱襞增多 伸展性增强 分泌物增多(呈酸性,可抑制致病菌生长) 上皮细胞内糖原增加
消化系统
- 胃向上移位 平滑肌张力降低 蠕动减慢 胃酸分泌减少 胃排空时间延长
- 孕中晚期 胃受压及喷门括约肌松弛 易反流
- 胆道平滑肌松弛 胆囊增大 张力低 胆汁粘稠 排空延长 易并发胆囊炎及胆结石
循环系统
心脏:膈肌上推 心脏向上 向左及向前方移位血管扭曲 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心排出量:自孕8-10周增加 孕32-34周时达高峰
血压:孕早及中孕时偏低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
左侧卧位方式休息
血液系统
- 血容量增加 32-34孕周达到高峰
- 血浆增加1000ml;红细胞增加500ml
- 血液稀释 生理性贫血
- 肾血浆流量 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至足月时比孕前增加30-50%
- 早孕时:子宫压迫膀胱 排尿次数增加
- 妊娠中期后:孕激素影响 输尿管蠕动减弱 导致尿流缓慢 引起尿系统的感染
5、影响分娩的因素
四产程:
- 规律宫缩到宫口全开
- 宫口全开到胎儿娩出
- 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
- 胎盘娩出到产后两个小时
决定分娩四因素:产力;产道;胎儿;精神因素
宫缩力:
- 节律性
- 对称性和极性
- 缩复作用(子宫体部肌层越来越厚;子宫下段逐渐拉伸变薄
产道
骨盆倾斜度一般60°
6、分娩机制
衔接
胎头进入骨盆入口时呈半俯屈状态,以枕额径衔接
由于枕额径大于骨盆入口前后径
胎头矢状缝坐落在骨盆入口右斜径上
胎头枕骨在骨盆左前方
经产妇都在分娩开始后胎头衔接;小部分初产妇在预产期前1-2周内衔接
下降
贯穿整个分娩过程
动作是间歇地
宫缩时通过羊水传导的压力由胎体传至胎头
宫缩时由宫底直接压迫胎臀
腹肌收缩 胎体的伸直伸长
因为子宫颈扩张缓慢和软组织的阻力大
所以初产妇胎头下降速度比经产妇慢
临床上观察胎头下降的程度是判断产程进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胎头在下降过程中受盆底的阻力发生
俯屈 内旋转 仰伸 复位 外旋转
俯屈
当胎头以枕额径进入骨盆腔后,继续下降至中骨盆平面(最小平面)
处于半俯屈状态的胎头枕部遇到肛提肌的阻力,借杠杆作用进一步俯屈
变胎头衔接的枕额径(11.3cm)为枕下前囱径((9.5cm)
内旋转
使胎头适应中骨盆及骨盆出口前后径大于横径
仰伸
胎头的枕骨下部达到耻骨联合下方 以耻骨弓为支点 使胎头逐渐仰伸
胎头顶 额 鼻 口 相继娩出
胎儿双肩径进入骨盆入口左斜径/横径上
复位
胎头娩出后 为使胎头与胎肩成正常垂直
枕部向左旋转45°时称复位
外旋转
前(右)肩向前中线转动45° 双肩径转成与骨盆出口前后径一致
枕部需在外继续向左转45°
保持胎头与胎肩垂直关系称外旋转
胎儿娩出
前肩在耻骨弓下娩出;后肩从会阴前缘娩出
胎体及下肢从侧位顺利娩出
第三讲 婴幼儿喂养
1、儿童能量需要
基础代谢能量 50-60%
基础代谢率 儿童较成年高出10-15%
生长发育所需能量 25-30% 与成人最大区别
对能量的需要:
0-1岁 110千卡/公斤体重
每增加3岁 减10千卡
到15岁约为60千卡 成人为25-30千卡
必须的营养素:
供能营养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维生素;矿物质;水;膳食纤维
2、儿童营养素需要
蛋白质
动物蛋白优于植物蛋白
乳类和蛋类蛋白拥有最合适的必须氨基酸配比
必须氨基酸(甲硫氨酸;色氨酸;赖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必须来写一两本书”
小孩多一种——组氨酸
碳水化合物
最主要供能物质
2岁以上儿童占比应55-65%
必须脂肪酸
亚油酸和亚麻酸
参与构成线粒体和细胞膜
视力认知发育
3、儿童营养素需要
坏血病
导致船员死亡
缺乏维生素C
除去碳氢氧氮以外的元素称为矿物质
21种为人体所必须
微量元素是指占人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矿物质
以上的称之为宏量元素
常量元素:钠 镁 钾 钙 磷 硫 氯
微量元素:铬 锰 铁 钴 镍 铜 锌 碘 钼 钒 硅 氟 硒 锡
水
0-1岁 150ml/kg 每增三岁 减25ml
6岁 100ml
9岁75ml
膳食纤维
没有营养又不可缺少
不可溶性: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
可溶性:果胶;树胶;燕麦糖
4、婴幼儿科学喂养——母乳
母乳中乳清蛋白与酪蛋白比例是7:3(牛乳是1:4)
母乳中富含乙型乳糖 促进脑发育(牛乳是甲型)
母乳缺乏维生素D/K
含钙低但是吸收率高
含淀粉酶和脂肪酶
多种免疫因子
生后0-5天——初乳
生后6-10天——过渡乳
生后11天-9月——成熟乳
10个月以后——晚乳
初乳量少 蛋白质含量高 是成熟乳的2倍
母乳禁忌:母亲感染HIV;严重疾病;工作环境有放射性物质;接受抗代谢药物和化疗药物期间;吸毒;滥用药物;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活动性肺结核;大三阳
人工喂养最佳选择是配方奶
5、婴幼儿科学喂养——辅食
4-6个月是添加辅食的关键窗口期
富含铁的谷类食物
根块茎的蔬菜水果 香蕉 南瓜 胡萝卜
9个月后可添加猪肉泥 牛肉泥 蛋黄
12个月后可添加蛋清
6、婴幼儿科学喂养——辅食原则
如何添加
单一引入原则
5-7天观察
由少到多原则
逐渐适应原则
食物性状转换原则(水 泥 沫 碎)
进食技能培养
保证奶量原则
无盐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