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区讨论详情

不能把马克思哲学规定为生存论
2016-10-26 19:56:52

马克思的社会实践生存论在马克思哲学中的地位如何,能否如有的论者所认为的,生存论在马克思哲学中是起着支撑和统摄作用的深层结构。因而可以把马克思哲学规定为生存论,可以从生存论来解读整个马克思哲学。我认为,不能。

  什么是马克思哲学,这在目前我国哲学界还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在我看来,马克思哲学,就是实践唯物主义,即在实践基础上理解和改造对象的唯物主义。这个对象如果指的是整个世界,那么其最高成果就是世界观意义上的辩证唯物主义。这个对象如果指的是社会历史,那么其成果就是历史观上的历史唯物主义,或共产主义唯物主义,即以共产主义为目标的唯物主义,亦即科学社会主义。如果这个对象是指人,那么其成果就是“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即科学的的人观,或在实践基础上来理解和塑造人的科学。如果这个对象仅指人的存在,那么在生存论上的成果就是上文所说的马克思社会实践生存论。由此可见,马克思生存论只是在马克思的世界观、历史观、人观统属下的哲学的一个分支、一个组成部分。它并不能包括和涵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内容。所以,如果把马克思哲学规定为生存论,那就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有的论者可能会反问,既然感性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所创造的,而实践活动是人所从事的并为着人的活动,那么为什么就不能把感性世界归结为人的实践活动,并进而把人的实践活动归结为人的生存呢?

  无疑,感性世界作为人生活于其中的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所创造的,实践是感性世界的基础。但是并不能由此把感性世界归结为人的活动。这是因为,实践并不是感性世界的唯一基础。感性世界的形成除了有实践这个基础以外,还有其自然基础,是这两个基础的统一。即是说,感性世界不是人类实践凭空创造的,而是在一定自然基础上创造的。关于这一点,马克思指出:“没有自然界,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就什么也不能创造”(17)。当然,离开了人类实践,感性世界也不能靠自然界自在生成。因此,对于感性世界的产生,自然基础与实践基础是缺一不可的。用马克思的话说:“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说来的生成过程”(18)。前一些年,有一些论者鼓吹实践本体论,其论据之一就是实践是感性世界的唯一基础,这条论据实际是不能成立的。

回复:

还没有人发言哦,来抢沙发吧~

请先登录

说点什么吧~

学堂公告

各位MOOCer大家好 (^-^)V

欢迎来到学堂在线广场~

在这里你可以玩活动,看资讯,晒笔记。

还可以交学友、发心情、聊人生。

在学堂的每一天,就从这里开始吧!

点击 广场指南 了解更多

推荐活动

我要举报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