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区讨论详情

【学堂三周年】源头活水 思想盛宴
2016-10-15 23:16:57

源头活水 思想盛宴

                   ——我与学堂君在一起的日子

  大学毕业之后,我走上了中学的讲台,成了一名语文老师。经历了开始时的兴奋和新奇之后,内心的激情渐渐平静下来,乏力感和困惑却与日俱增。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感觉自己有点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了,看着讲台下面充满求知欲的眼睛,心中越来越不安——害怕担上误人子弟的名声。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手机上下载了学堂在线的app,尝试听了几节课,渐渐就喜欢上她了。一有空,就听一两节课,这些时间的边角料,渐渐被编织成知识的五彩花环,内心的惶惑慢慢被充实代替了,站在讲台上也有底气了。每当看到那蓝色底子上的白色窗口图标,心中就拥有一份宁静和自信。我猜想,蓝色代表着自由,而窗口代表着开放吧,我要打开心中的藩篱,在知识的广阔天地里自由翱翔!

  社科人文类的课程我看得多一些。印象比较深的有王步高教授的《大学国文》、彭凯平教授的《心理学概论》和陈为蓬副教授的《逻辑学概论》。在持续的学习中,自己的知识在不断地丰富和深化,同时知识结构也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例如,听王步高教授的《大学国文》,在听《春江花月夜》的解读时,知道了在古典文学中,“玉”字往往并不是实指,而时修饰性的美称,如“玉户、玉帘、玉人”等。越听越感兴趣,对诗歌理解深入了,后来我干脆花了一些功夫,把这首“以孤篇压倒全唐”的诗背诵了下来。通过听《逻辑学概论》,自己对逻辑这个概念的疑惑得到了澄清,原来逻辑是一个多义词。而逻辑学是研究推理的,推理是从前提到结论的过程。

  因为职业的关系,在听课时,我除了关注老师的教学内容,也会对老师的讲解方法感兴趣。如王步高教授的讲解方法就很有意思。在讲解某篇诗歌或文章时,他会引入相关文本,如为了说明“滟滟随波千万里”这句诗中的“滟滟”一词,他引入了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中的“潋滟”,还引入了《小二黑结婚》“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中的“粼粼”,这样听众对“滟滟”一词的理解自然就深入很多。后来在教学《与朱元思书》时,我就借用了王老师的方法,引入“潺潺”“淙淙”来阐释“泉水激石,泠泠作响”中的“泠泠”一词,丰富了课堂的内涵,拓展了学生的眼界。王老师还喜欢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带入到文本讲解中,显得亲切自然。学堂在线成了我课堂的源头活水,我再也不用担心学生没“水”喝了。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在流逝,我和学堂在线的情感也在加深,以致有了“何可一日无此君”的慨叹。早晨如厕时看她,中午做家务时看她,晚上也是伴着她的声音入眠。为了观看方便,除了手机上下载了app,我在电视上也装了一个,这样就可以躺在床上神游知识的殿堂、享用思想的大餐了,连晚上做的梦也是香香甜甜的!


回复:

还没有人发言哦,来抢沙发吧~

请先登录

说点什么吧~

学堂公告

各位MOOCer大家好 (^-^)V

欢迎来到学堂在线广场~

在这里你可以玩活动,看资讯,晒笔记。

还可以交学友、发心情、聊人生。

在学堂的每一天,就从这里开始吧!

点击 广场指南 了解更多

推荐活动

我要举报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