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区讨论详情

【乐享慕课】
2015-05-17 19:08:14

                                         我与慕课的点滴

    我是一个90后,目前在一家教育公司做慕课编辑参与过南大、南理工的慕课制作。出于工作的需要与个人的兴趣爱好在学堂在线慕课平台学习了肖星老师的《财务分析》这门课程。

    慕课到底少了什么?

有人说2012年是外国的慕课元年,而中国的慕课元年则是2013年。肖星老师的这门慕课也是2013年开始制作的。这门课程在清华大学自己的慕课平台——学堂在线中定期上线。无论从教学内容还是视频包装可以说是现有慕课产品中比较成熟的一门,可以算作中国慕课课程的一个标尺。但饶是这样的一门课程,仅花10个小时的时间就将在大学内需要花费1学期去学习的课程学完还是让我觉得有些怀疑。与传统课程堂相比慕课到底在什么地方节约了时间。而这种时间的节约的是否影响到了我们的教学效果。这或许是这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如果有条件可以做一个调查,运用科学的方法将线上、线上学习的学生进行对比去发现他的差别到底在哪?

    最近我在为国内的一所知名大学做有关植物识别的课程,老师在户外对着植物随意的讲解,从生长周期到医药功效,全面而生动的讲解。学生们问到的一些肤浅的问题老师也从容的讲解。老师与同学在户外走走停停,边走边讲,漫步于山间在大自然中边玩边学。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课程的魅力也得到充分的展现。每种植物讲解大概需要花费10分钟左右。但到了慕课的录制现场则不一样了,由于缺少了师生的互动,还需考虑语言的规范老师被极大地限制在了镜头中。虽然经过剪辑后的视频只有2分钟左右,不到线下教学时间的五分之一。但课程本身魅力被完全掩埋了。这就像坐在家里看动物世界与你独自到原始森林去观察动物的道理是一样的。慕课教学丢失是传统课堂教学那些遇到疑问,解决难题的过程,,因为老师都将最好的东西直接给我们了。即便是老师自己根据以往的经验提出一些问题然后自问自答但每个学生自己遇到的疑问还是不一样的。我们从慕课展现形式上来看他是自由的,但实际上他比传统的教学更加专制,因为学生在课堂上连思考的余地都没有,这是视频自身的特性。就像本.拉登给英国的三个阳光少年看20天录像之后他们就成了自杀式袭击者。视频天生有灌输的功能。尽管平台设立了讨论区,但是由于人数太多为了减轻老师的负担,解答问题的都是助教,与名师变对面面的交流根本就不可能。

    知识点之后习题是鸡肋

    每一个知识点后面都会布置相应的习题,作为对学生的检测,这本无可厚非,毕竟学生也想知道这节课自己学了什么。可问题在于现在国内到多数慕课课程其实是对以往课程的改装,就像许多大学搞的“精品视频课程慕课化”。这些课程的时间通常在30到45分钟左右,但为了应对慕课的需求,不得不将一些完整的课程拆成所谓的知识点,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衔接其实是十分紧密的。而在这些知识点之后的习题就成为了鸡肋,对于学社而言食之无味,对于老师和学校领导而言弃之可惜。


回复:

还没有人发言哦,来抢沙发吧~

请先登录

说点什么吧~

学堂公告

各位MOOCer大家好 (^-^)V

欢迎来到学堂在线广场~

在这里你可以玩活动,看资讯,晒笔记。

还可以交学友、发心情、聊人生。

在学堂的每一天,就从这里开始吧!

点击 广场指南 了解更多

推荐活动

我要举报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