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点什么吧~
我的慕课学习,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最开始接触,是13年后半年。在课堂上,耳朵兜住了老师提
到的“mooc可以让你们有效利用空余时间”。
学习的第一门课是彭凯平老师的《心理学概论》。作为我的入门mooc课程,他在吸引力这方面做得很
好。绪论中以对心理学的误解开篇,再以人类五大终极命题结尾(这么高大上?),很好地提起了我
的兴趣。当然作为一门概论课,他说不上机械地罗列知识点,他只能浅尝辄止,能给你的不会太多。
不过现在我到是在计较他在授课中那些测试,说好的测试结果呢?。。。
第二门课是肖星老师的《财务分析与决策》。当初选择她的理由很简单,就是她课程简介里面说
的“不需要财务基础”,这种0专业基础的专业课我真没有试过,再者说了,这么一个美女,看看也
不亏,对不。肖老师开篇提出一个案例,一个公司魔术般的转亏为盈,只是用银行的钱还欠银行的钱
(这是钻当时法律空子吧?)。我就看不明白了,只好跟着老师的脚步,慢慢学了下来。这门课程
让我学会了如何站在财务的角度看待问题,一个亿万富翁指的不是他拥有的财富,而是他所能运作的
资源;也是这门课让我坚定了在mooc学习的念头,这不是一般的网络课堂。这门课也是我极力向同学
推荐的两门课之一。
这就是我的第一阶段,像发现一个新世界那样,带着好奇,也有怕失望的不安。幸好,开头这两门课
给了我一颗定心丸,好吧,什么星辰大海,我来了(是这个口号吗。。。)
很快,我就进入到四处涉猎,大范围撒网的阶段。什么平常学不到的,没机会接触的,那就学。建
筑、文物、戏曲、足球等等,完全是带着猎奇的心态游荡在知识的海洋,坐一瓢右一瓢。没有证书,
没有作业,没有笔记,也没有讨论,只有一段段视频,一连串2倍速。这时,对mooc的感觉,渐渐发
生了变化,原来视为知识宝库,现在变成了视频存储地,一个只不过是分门别类做得更好的云盘。很
庆幸的是这种感觉很快随着《秦始皇》课程的发现而消失了。这是我在mooc首次参与进去的课程,思
考,作业,互评,讨论。我开始意识到mooc带来的不只是教育资源的高度共享,还有他背后凝聚的那
些学习者。
彻底让我明了mooc对于我的意义的是Yuval Harari《人类简史》——我学习的第一门mooc英语授课课
程。我曾经以为自己是个历史爱好者,喜欢明朝那些事,喜欢马亲王的三国。可是图书馆借阅历史上
来来回回共4次的《全球通史》告诉我,我喜欢的不是历史,仅仅只是喜欢对历史的新奇解释。而人
类简史告诉我,记忆不是我学历史的阻碍,无知偏信才是。课程很简,可是也有20大章,他也确实很
简,毕竟我们的历史有7万年。作者从我是谁这个问题开始,从生物分类的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然
后从答案开始展开:我们消失的兄弟姐妹怎样了?我们为什么只有7万年的历史,他们(7万年前的智
人)和我们有一样的身体,为什么我们不承认和他们是一个物种?课程在一个个问题和一个个答案之
间展开,当然这是我的总结,老师讲课时可不是机械地罗列一个个问题。
下面是我做的综述笔记,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综述一:我是谁(各人种基本情况介绍)
综述二:原始人虎娃的日常(原始智人)
综述三:女神和老王(农业革命)
综述四:城市、王国的诞生
综述五:不同社会的交流
综述六:现代科学
综述七:科学、帝国和资本之间的联合
番外二:成神之路
这门课是很好,但是和mooc对我的意义有什么关系?很奇妙,这份意义开始出现在线下,那段时间,
我几乎没有学习mooc。那我干什么?我在继续人类简史的学习。入手实体书后,仔仔细细梳理了书本
的知识结构和逻辑关联。学习过程中,产生了更多疑问,又入手了《自私的基因》。人类简史谈的是
人类社会发展,自私的基因谈的达尔文理论解释利他和自私行为,作为补充资料,入手《盲眼钟表
匠》。他谈的是达尔文理论对生命发展的解释,里面涉及到了生命起源的几种猜测。很巧的,看到一
个书单,里面说有本有趣的书《物理世界奇遇记》,作为20世纪的科普书,他的内容或许不足够前
沿,但是已经能满足我这个初步涉及这个方向的初哥。自然而然的,慢慢看完了《大设计》、《量子
物理史话》。这时才意识到,我的阅读顺序其实是遵从着Yuval Harari提到的历史——生物——化学
——物理脉络(原文是反过来的,说明人类知识体系的发展有一定的顺序,后者依赖于前者)。从人
类社会过渡到人类(生命)进化,再到对与宇宙的了解,这是我的阅读脉络,期间也遭遇挫折。因为
在宇宙观的学习中,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了数学,进而谈到了逻辑和哲学,我也发现两本大部头:《猜
想与反驳》和《哥德尔、埃舍尔和巴赫》。可是,初步接触后,很无奈地暂时退却了。也就在这时,
我开始明了mooc对于我的意义。
如果你们是我,经历这段过程,会有什么想法?
首先,我认为mooc对于我的意义是可以满足我学习脉络上的资源需要。历史方面,世界史暂且没有选
择,而是选择了《china》,目前学习到第七篇,还没有进行一个总体的总结,希望学习这门课,能
够让我有一个对中国历史的基本认识(虽然有高中历史的基础,但是历史不应该只是简单的朝代人名
和地名吧)。还有一门资治通鉴课,只听说过,还没有学习过。生物方面,开始选择了钟表匠的译者
王道还的达尔文课程,可是开头那ppt似的授课让我毫不犹豫地退出了。物理方面,打算选择几门行
星外星生命之类。数学的话,已经选择了一门《数学之旅》。逻辑方面还没有选择好,知道的太少。
而关于认识论和哲学,选择了刘震老师的《马原》,《大脑与空间》,《learning how to learn》,
后两者只要介绍认知,虽然还没有学习,但是抱有很大的期望。
看到这么多要学习的,下意识的评估后,决定找小伙伴帮助。而这就是mooc对于我的第二个意义,可
以找到兴趣相同的伙伴,互帮互助。之前对mooc的宣传,只是限于被动,转发一些活动而已。此时,
我决定主动出击了。刚好碰上了学堂在线的邀请小伙伴活动,于是广发英雄帖。室友到是给力,积极
支持。可是,效果却是不佳。一方面参与人数好少,再者,我没有切实可行的合作方略和技术支持。
说道这,不得不提mooc给我的另外一个惊喜,那就是罗邵峰老师的《文献管理和信息分析》课程。里
面谈到的为知笔记,现在是我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也是实现团队合作的技术支持,虽然团队的建设
还没有一丝起色,但至少有了一个方向不是吗?
这就是mooc与我的关系,我能够通过他构建自己的知识树,为“知己”这个目标作出切实可行的努
力;同时,他也能帮助我收获那还潜藏着的友谊。
-----------------------------------第一次使用分割线--------------------
之前没有看下去的两本大部头:哥德尔和波尔普。经过几番周折,发现林定夷的科学哲学——以问题为导向的科学方法论导论这本书比较适合作为入门级。说他入门不是说他简单,是因为他全面,或许说是综述性的书吧。看完这个,会有一些基础的了解的。
——————————————————-端午前的更新————————————
记得刚开始看人类简史的时候,很是有一份激动感。那一周左右的空闲时间都是在看视频,想尽快学完,然后总结出什么,能够有自己的想法。开始只是单纯的提炼知识点,作为自己记忆的连接点。后来,本着一贯的做法,我把课程列为理解层次。既然是理解,那就要能够自己说出个所以然,至少至少能够简单而全面的向别人介绍这本书这个课程。后来简单的总结了几篇关于快乐和农业革命的文章,涉及到秩序之类的,却总是无从下手。后来就暂时搁置了笔记总结。后来接触到自私的基因之类的自然科学类书籍,算是找到兴趣点。或许是高中时期受网络小说和童年时鲁滨孙漂流记的影响,总是会设想如果是自己一个人,我靠什么生活下去。或者说我自己拥有的是什么。自己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如何生活下去。说起来好笑,慢慢感觉这是一个塑造世界观的过程(对世界的看法?)。之前有句话说,世界都没观过,那来的世界观。不管是把他当做笑谈还是段子,或者鸡汤,我都希望能够好好的解释这里面的逻辑。说到底,我希望的,还是能够了解自己,了解自己所处的过去和现在。能够很好的理解为什么我会赞同某些,为什么会反对某些,不能仅仅诉诸于直觉。
话说感觉这里变成了我的小天地似的,好开森哦(手动笑脸)
零点了,很巧,刚好有个电话要打。
说点什么吧~
欢迎来到学堂在线广场~
在这里你可以玩活动,看资讯,晒笔记。
还可以交学友、发心情、聊人生。
在学堂的每一天,就从这里开始吧!
点击 广场指南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