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区讨论详情

(暑期班)中国建筑史期完整版
2016-08-29 15:22:21

第三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建筑

北魏洛阳奠定了中期封建社会的城市规划制度

1、城以宫为中心,郭以城为中心

2、继承前期封建社会城市规划制度城郭分工的传统

3、整个城市规划采取以宫位中心的主体规划结构形式,突出了中心区的主导地位
4、宫城仍为前朝后寝,宫北为御苑——华林园
5、居住区以职业、阶级划分,仍采用里坊的形式
6、采用传统的分级和方格网道路系统
北魏洛阳城市规划意义
1、秦咸阳、汉长安的一个转折点

2、东汉以来营国制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魏晋南北朝园林的成就

一、在以自然美为核心的时代美学思潮的直接影响下,园林由再现自然演进为表现自然,由单纯模仿自然山水演进为适当概括、提炼、抽象化、典型化
二、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基本消失或仅保留象征意义,游赏活动成为主导,游赏内容主要是追求视觉景观的美的享受
三、私家园林作为独立类型而出现,并出现两种明显的倾向,一是以贵族、官僚为代表的崇尚华丽、争奇斗富的倾向,另一种是以文人名士为代表的变现隐逸、追求山林泉石之怡性畅情的倾向,成为后世文人园林的先声
四、皇家园林的建设纳入都城规划之中,御苑成为都城中心区的有机组成部分,寺观园林开拓了造园活动的新领域,此后中国古典园林形成了私家、皇家、寺观三大类型并行发展的局面
五、建筑作为一个造园要素,与其他自然要素取得了协调关系,园林规划转变为细致、自觉的设计经营,造园活动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

第四讲唐时期的城市住宅宫殿与园林

第六讲五代两宋辽金时期的城市、宫殿与苑囿

五代十国时期

辽、宋、西夏三方对峙格局

西夏、金、南宋三足鼎立状态

1271年元帝国建立

五代、两宋、辽、金时期的重要城市

金中都城

北宋汴梁城:帝都东移

唐建中三年,781年,重筑变量罗城

后显德三年,956年,扩展的新汴梁城建成

至宋代中叶,已建成商业繁华的大都会

南宋临安城:隋代杭州城,城周围三十六里九十步

五代时扩建,罗城周回七十里

南宋建炎三年,升杭州为临安府

绍兴八年,确定为行都

南宋临安城商业繁荣,手工业尤其发达

辽南京城:辽南京、燕京、北京城

周围二十五里

寺塔林立

金中都城:天德五年,迁都燕京,改名中都

三套方城制度

水系丰沛

北宋汴梁宫殿:北宋立国,对汴梁宫城进行扩建

主要殿堂在一条中轴线上

外朝、内廷、后苑、学士院

南宋临安宫殿:以杭州州治为基础加以扩建

临安宫殿周回九里

外朝、内朝、东宫、学士院、后苑

金中都宫殿:1124年,金人在其发祥地上京城,今黑龙江阿城建立宫殿

金人在上京城建立宫殿

宫正中有一条中轴线,中轴线上布置主要殿堂

山西繁峙县岩山寺金氏壁画

北宋东京皇家园林:大内御苑,行宫御苑

汴京四园

辽金皇家园苑:大宁宫

玉泉山行宫

第九、十讲元明时期的城市与建筑

元朝的民族等级制度:蒙古人

色目人(西域、中亚、阿拉伯地区的人种)

汉人(中国北方地区的汉族人、契丹人、女真人)

南人(南宋统治区的广大人民)

元朝皇家建筑的特点:崇尚白色

“工”字形平面

元代木结构建筑的新变化:厅堂式结构

构件形式与施工方式的简化趋势

柱网自由化

减柱造与移柱造

斗栱作业削弱

梁栿跨度与断面的增大

弯料的作用

斜向支撑构件

元大都道路的三个等级:大街(二十四步宽)

小街(十二步宽)

胡同(六步宽)

明代地方城市:

明代将全国分为十三个布政使司辖区

辖区内设府、州、县三个级别城市

更低等级的卫所、镇城和堡城

明代紫禁城主要艺术特点:

格局附会古代宫室制度

空间秩序严谨、建筑等级严明

庭院处理手法高超

建筑造型端庄

天坛主要艺术特点:传统的天国地方的观念

数字附会,多五、九之数

高超的环境艺术

未建高大建筑物,艺术感染力强

第十三讲清代建筑技术与艺术

建筑匠

五行:瓦、木、油、石、土

八作:瓦、木、石、扎、土、油漆、彩画、糊

瓦匠的基本工作内容:负责抄平等基础做法

灰浆的配制,砌墙,铺瓦等工作

木匠:搭设间架结构,制作斗栱,竖立屋架

门窗、格扇的装修

石匠:建筑石料的加工

扎匠:搭脚手架,扎凉棚,扎彩等

土匠:建筑基础的处理,打夯等

彩画匠:绘制藻井、斗栱、门楣、梁柱、以及外檐处的彩画

裱糊匠:墙体漆成白色,裱糊纸张

y

第十六讲中国多民族的建筑

回族清真寺基本特点:大殿必须坐西朝东,清真寺的中轴线一般采取东西方向,而非南北方向

寺内主要建筑组成:礼拜殿、浴室、经学教室、教长室、宣礼塔

回族民居基本特点:回族民居朝向布局随意自由,院落多呈长方形
典型的宅院可分为居住院、杂用院及花园三进院落,各院相对位置可灵活布置
回居中一定要有水井和水房
临夏回居的正房多采用‘虎抱头’式
满族民居基本特点:喜高
大院
二门索伦杆
西屋为主——口袋房
延边朝鲜族民居基本特点:独门独院
房间多
鲜族有席地而居的习惯
四坡屋顶
白族民居的典型布局: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
典型外观:内部厦廊宽大,外部山墙封护
云南傣族民居的基本特点:竹楼规模较小,平面近方形,分层功能布局,竹木构造,屋顶陡峭,披檐深远 ,材料本色,朴实轻柔
中国多民族建筑的特性:地域性
民族性
交流性


回复:

还没有人发言哦,来抢沙发吧~

请先登录

说点什么吧~

学堂公告

各位MOOCer大家好 (^-^)V

欢迎来到学堂在线广场~

在这里你可以玩活动,看资讯,晒笔记。

还可以交学友、发心情、聊人生。

在学堂的每一天,就从这里开始吧!

点击 广场指南 了解更多

推荐活动

我要举报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