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区讨论详情

【乐享慕课】未来教育的模样
2015-05-14 02:24:06

   “伴随着极似海浪‘刷’、‘刷’的退潮声,周围的世界像动态磁贴一样一片片剥落,我取下头戴式VR眼镜,揉了揉双眼以迅速适应家里游戏室偏暗的环境。大脑的意识暂时还没有从方才的虚拟现实场景中完全脱离出来,我轻揉太阳穴,思考着刚才我的虚拟实体进入我导师实验室时的表现——就在刚刚我才在导师的审视下完成了我的一个设计项目的展示。

   借助虚拟实境技术,我在云端设计并存储的模型方案配合我的手势灵动详细地呈现在导师的眼前。在这样的时候导师他并没有表现出在线上互动课堂上那样的轻松风趣,反而右手不断折腾着下巴上一撮短短的山羊胡子,神色里透露出思索与疑虑,表情凝重——看来我的设计并不能让他满意。适应了真正所处的环境,我只好抛开混乱的思绪,将本来视作完美的设计方案一遍遍重新检视,查找着潜藏的错漏......”

   “咔——”让我们从五彩缤纷的未来展望里面切换出来先正视一下过去或者现在经历的教育的切实情形,毕竟我相信在比较和反思中的展望才会更有意义,希望这种切换不要令诸君产生“一夜回到解放前”的失落错觉。

   现在先回到我们单纯的中学时代,那个所有行动都具有极其单纯目的;评价学生优劣的方式极其单一;学生获得晋升的途径也极其单一的时代。目的单纯指的是“考上重点X学”;评价方式指的是“以卷面分数为唯一衡量的考试“”;晋升途径指“X考”。不可否认的是国内经典教育模式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发挥出了一定程度上的价值,然而在时代更迭,人民生活水平稳步上升的新时期,我们有必要对这种沉闷死板的模式做一个反思。

   在这样的旧教育模式之下,教师和家长都没有把学生本身的成长意愿当回事,因为将“考上重点大学”这个单纯的目标能够催化某种成绩的产出,以至于成为前者用以标榜的教学成果,后者用以吹嘘的谈资。而学生本身则沦为这样单一目标下的牺牲品,其可悲的大多数甚至还期盼着以被描绘成五光十色的大学生活来完成对自身“十年寒窗苦读”、“悲惨生活”的完全救赎。殊不知如果一如既往缺少正确积极的引导与独立自主的精神,大学也只能沦为美好人生的“华丽送葬场”。成功转职为“大学生”之后,我们面临着大学”实物与描述不符“或者”实物与描述完全一致“的两种尴尬。我们在前者面临陷入失落与自甘堕落的风险、变得迷茫与无措,在后者面临慵懒与享乐主义的糖衣炮弹的轰炸、变得自我封闭和狭隘。大学里面多样性的选择让习惯了被动督导的我们无所适从,本质上的确多彩和丰富的大学对一群新手“软硬兼施”,拷问的却始终是独立自主、自信自强这些我们最为缺乏的特质。

    2014年产生了727万大学生,再一次产生了“历史就业最难季”,讽刺的是各大新闻报刊上却有很多新闻替各大厂商诉苦,纷纷表示“招人难、用工荒”。然而这一事件最直接的原因是我们自主性的缺乏,为自己做选择的能力的缺失,导致我们没有从事自己擅长且感兴趣的事业,随波逐流、浑浑噩噩度日,自然达不到优秀企业的准入标准。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那么年年都会有“历史就业最难季”。

   “哔——”,吐槽模式结束。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碾碎过时与落后,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2013年国内在继美国之后兴起MOOC潮流,各大院校纷纷响应,为我们的教育带来了崭新的思路。


   我最初对MOOC平台有所接触是在知乎上看见有提到MOOC的文章,顺理成章地接触到了网易公开课这一资源丰富的平台。在前期尝试涉猎一些新知类课程后认识到了学堂在线,才开始了正式专门的学习。从对一般学校中的专业课程有些厌恶以至于丧失了大部分学习动力到重新点燃对知识的渴望,我认为MOOC最大的优点是广博与包容。它的丰富性极大地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好奇与求知欲,撬动了我自主学习的开关,把最深处的渴望激发了出来。好奇心是人类非常重要的一种天赋,然而我们却容易在成长的途中将这种天赋逐渐抛弃而不自知。在这样自甘堕落的道路上,是MOOC拯救了我(再此先感谢下所有MOOC从业者)。

   MOOC的第二个特点是包容。她几乎无条件地接收任何抱有虔诚的求知渴望的人来学习,这个过程不那么严肃反而有一种“我选择,我骄傲”的惬意。配合包罗万象的知识内容,这样的环境让任何对知识有兴趣的人都几乎无法拒绝。而我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坚定一个方向的选择,然后给自己安排一段不那么急功近利时间去详细参悟修行。        

   年轻的MOOC具有很多优秀的特质,也存在着诸多层面的不足,但是我却认为她是中国未来教育当之无愧的引路者。如同在开篇写道的一小段文字,我对未来的教育还有着不乏“幻想”的展望。


   可以预见,未来的教育会以更加平易近人、生动活泼的形式来呈现。

   中国式传统的教育模式很大程度上否认了学生的选择,让本应该主动的活动变得被动,本应该平易近人的知识和学术被束之高阁。在未来,教育会呈现MOOC线上教育与线下大学的多样互动。在线上,MOOC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授课教育资源的分享、学生社区之内的相互探讨、课程问题相关反馈、学生表现数据等的收集与分析等。依赖于互联网迅速的信息传播,MOOC会发挥传统教育没有的广度优势。然而MOOC的缺点是缺乏有效的监督,完全靠学生的自觉,学成的结果没有一个十足有利的认证。线上与线下并没有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就使MOOC的课程的学习效果没能达到预期。

   在未来,MOOC将会和各大高校紧密合作,将线下打造成资质的认证机构和线下教育拓展机构。学生的学习依靠自身的主动选择,学校里的老师在同样在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的同时将对学生的答疑解惑作为另一种教师评价机制,老师依靠纯粹讲授来“传道”的功能将会被大大削弱。“传道”由MOOC中众多最擅长讲解的老师制作课程来接替。“解惑”的艰巨任务则由MOOC线上学生社区讨论区和线下老师实体解答来完成。对于实践环节较多且以来硬件资源的课程(如实验课)仍然采用线下选修制度。这部分课程由感兴趣的同学依据线上课程的需要来自行选修。

   于是,学生在未来会拥有更高的流动性,一座城市中的大学城将会成为学生互相辗转的自由天地。学生会通过线上课程结交更大范围内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参与线上讨论与线下互动。

   针对每一门课程将会依据教师的资历来设置不同等级的认证点。在MOOC课堂上完成知识的修习之后的学生可以申请参加线下同课程的结业认证,有相应资质的教师负责策划相应的考核方式(布置具体任务或大作业等)对学生进行考核(类似于现在的毕业设计),考核通过者获得相应课程证书。每个学生需要修够足够的学分以完成某一或多个知识体系的修习,以获得某一专业的毕业证书。

   在更遥远的将来,虚拟现实技术将会参与进来,从而给教育更大的施展空间。

   利用虚拟现实技术,MOOC的课程会变成3D全景的展示,就像我们真正坐在教室里面听课一样的身临其境(然而我们的学习空间绝对不会再仅仅局限在课堂之上)。教师可以利用交互性的软件来模拟很多我们利用实体设备才能做的一些实验,在真实的情景之下,学生的学习体验也不会再枯燥没有新意。借助虚拟现实,每一次课堂都可能变成一个自愿参与、高度互动的游戏。我们的学习被高度游戏化,学习的过程就像现在的我们寻求放松而开始电子游戏一样自然和轻松——因为那都是因为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的,然而学习本身也将和电子游戏一样充满新鲜与乐趣。

   虚拟现实技术带来的是实体设备需求的锐减以及软件高度仿真的需求。这是这一技术的两面,然而我们需要认识到的是,许多工业过程或者实体都是先被模拟出来才被投入到生产之中,构造软件模型往往是生产实体的前一步。于是软件仿真技术成本会低于实体演示成本,成为虚拟现实技术的一大亮点。

        

   “biu~”畅想结束。尽管以上提到的许多方案还有很多瑕疵,比如学生自由选课导致的全国高等教育资源安排的问题、各类课程的评价机制商定等问题,但是我相信,这些都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被一一解决,而我们有幸能够迎接这一天的到来。(第一次畅想这么多,望大家不吝赐赞O(∩_∩)O哈!)

                                         ——By:漩凝 2015/5/14 夜 

回复:

还没有人发言哦,来抢沙发吧~

请先登录

说点什么吧~

学堂公告

各位MOOCer大家好 (^-^)V

欢迎来到学堂在线广场~

在这里你可以玩活动,看资讯,晒笔记。

还可以交学友、发心情、聊人生。

在学堂的每一天,就从这里开始吧!

点击 广场指南 了解更多

推荐活动

我要举报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