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点什么吧~
第一章 衣毛齿饰 原始
夏朝——商朝
石器之美:爱尔兰德力里县石斧
以齿为饰:房山县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口125根孔兽牙(表明山顶洞人已有初步的审美)
虎牙——权力与力量的象征:商代青铜器饕餮纹,河南安阳殷墟出土商虎头石人象,三星堆镶嵌绿松石青铜虎,河南安阳殷墟武官村出土虎纹石磬(乐器)
象牙——辟邪: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兽面纹镶松石象牙杯
鉞,玉觿—解决困难的能力,聪明智慧的象征
贝壳装饰
衣毛冒皮:骨针
通天羽冠
礼服初备:上衣下裳,山东龙山文化玉觿(服装意识,利益形式基本完备)
裹脚兽皮
丝绸品类 p8-9
夏商服饰 p9 (商代确立服饰的礼仪制度)
古代服装形态:1)上下连属/衣裳连属—由上体的肩部承担衣服重量;2)上衣下裳/上下分属制—由上体(肩部)和下体(腰胯部)分别承担。
骨笄:不仅固定头发的用具,而且成为头部最主要的装饰品
两周时期的服饰 【注:唐以前是冠比服重要,唐之后服比冠重要.右衽,游牧民族左衽】
周代的宗法制度除在分封制建立了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关系及与周王在行政方面的隶属关系之外,还具有以宗族关系确立尊卑秩序的联系。分封制与宗法制度结合,政权与族权相结合,从而使西周王朝的统治得以巩固。与此同时,周王朝除分封制和宗法制之外,还推行了一整套维护统治阶级内部秩序的制度,史称“礼乐制度”(礼乐制度在夏王朝建立之前已具雏形)。
一、纺织发展 “天官”与“地官”设立部门及要职 p13-14
二、周代服饰
五色学说(正色):青、赤、黄(为大地,下裳如地,用黄色)、白、黑(为天空,上衣如天,用玄色) 【孔子把这种色彩伦理化】
● 六冕 p15-p17 ● 冕冠 p17-p19 ● 十二纹章 p20
● 蔽膝、大带、革带、佩玉 p21-p22 ● 四弁 p23-p24
● 六服(周代王后及命妇的礼服-朝服与祭服,与帝王和群臣的六种冕服、四种弁服相对应的六服制度) p23-24
先秦时期的服装(除了冕服、弁服之外,玄端与深衣用途最广)
● 玄端:天子朝服用皮弁服,诸侯用玄端素裳,上士用素裳,中士用黄裳,下士用杂裳 p25
● 深衣:常为士以上阶层常服,士的吉服,庶人的祭服.常以麻布、白布为之,在斋用玄色,有身份者施加彩色缘饰 p25-p27
● 中单:在祭祀服和朝服里套中衣 ● 裘衣 p28 ● 胫衣 p28 ● 首服 p29
● 足服 p30 ● 发式与发笄&戎服 p31-p32
秦汉时期的服饰 (汉代,赛里斯是中国的代称)
儒家学说极重视服饰的外在服饰之美,即把外表的美同内在的“仁”联系在一起。
一、官服制度
礼服与朝服 p36-p37 官帽制度 p37-p39
唐代服饰 p71
一、礼仪服制 p72-p78
二、圆领常服系统 p79-p81
三、隋唐五代女装 p82-85 石榴裙+帔子
四、女性面妆和发饰 p88-90
五、首服、足服、戎服 p91-94
宋代服饰 p96
一、礼仪服制 p97-101
二、女子服装 101-103
三、日常服饰 p103-108 背子+赶上群+开裆裤
四、首服、足服、戎服 p108-112
辽金服饰 p113
一、辽代服饰及制度:男子服饰+女子服饰+首服与发式 p113-115
二、金代服饰及制度:百官常服+女子礼服+常服 p115-117
三、辽金代服饰及制度:宽袍+窄袍+开衩袍+缺胯袍 p117-120
元代服饰 p121
一、男子服饰:官服(质孙服)+常服(海青衣) p123-127
二、女子服饰(多用左衽):罟罟冠 p127-130
三、首服与发式 p131-132
明代服饰 p133
一、男子服饰:官服+常服(阳明服+一口钟) p134-144
二、女子服饰:霞帔与坠子+水田服+百子衣 p145-152
三、纹样、首服与发式、戎服 p152-158 (了解明代服饰禁令)
清代服饰 p159
一、男子服饰:官服+常服p160-170 【注意官服、礼服最基本服饰与纹样】
二、女子服饰:百褶裙 p171-178
三、纹样、首服与发式与配饰、足服、戎服:纽扣+顶珠和花翎 p178-187
结语:强烈推荐 贾玺增老师所著的《中国服饰艺术史》,里面写得十分详细。
说点什么吧~
欢迎来到学堂在线广场~
在这里你可以玩活动,看资讯,晒笔记。
还可以交学友、发心情、聊人生。
在学堂的每一天,就从这里开始吧!
点击 广场指南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