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区讨论详情

【暑期班】《中国建筑史》7-8
2016-08-08 21:36:12


学堂在线的笔记帖子字数限定在5000字以内,笔记太多放不下,所以就把完整版的放在了网易云笔记里面,这是链接http://note.youdao.com/yws/public/redirect/share?id=a0d139c0fc5e281843cac1531bef3602&type=false

7 五代两宋辽金木构建筑遗存

 第一节 五代两宋辽金单檐木构建筑
九开间大型木构殿堂遗存
中国佛教发展:传入:公元1世纪;传播发展:公元3世纪;鼎盛时期:公元4-10世纪
宋朝佛教主要集中在律宗、禅宗、净土宗、华严宗
华严寺大殿是唐宋辽金时期规模最大的殿堂。
建筑物的檐柱由当心间向两端依次升高,使檐口呈一缓和优美的曲线,这种做法在《营造法式》中称为“生起”。
华严寺:                                                                     奉国寺
五铺作出双杪,重栱 计心                      七铺作双杪双昂,隔跳偷心
            双补间铺作                                  单补间铺作              
             单檐四阿顶                                 单檐四阿顶
            彻上明造                                     彻上明造
           大殿柱子有生起、侧脚               大殿柱子有生起、侧脚                                        
                  殿内供奉五方佛                      殿内供奉七佛
          斗拱用材高30厘米                              斗拱用材高29厘米                  
        比《营造法式》一等材稍大一点            接近《营造法式》的一等材
       
七开间木构殿堂遗存
1.庑殿(五脊殿)2.歇山(九脊殿)3.悬山4.硬山
大同善化寺大殿、朔州崇福寺弥陀殿与佛光寺文殊殿同是七开间单檐木构大殿,但三个大殿采取了不同的屋顶形式。独特的艺术风格,精美的设计建造,使它们成为中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颗明珠。
五开间木构殿堂遗存
为什么说五台山佛光寺金代所建文殊殿是典型的“减柱造”做法实例?
你认为减柱造与移柱造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文殊殿是现存的为数不多的减柱造实例遗存,价值非凡,在整体构建上面采用五铺作单杪单昂设计,由于内柱的减少,其内柱之间的跨度达到了米余,以至于不得不设计了副梁承重,其建筑内部的前部空间也显得开阔宏大,充分地突显了它 的减柱造手法上的代表性。
移柱造目的: 达到所需要空间和功能 减柱造是古代建筑柱网平面中减掉部分金柱的做法。
第二节 五代两宋辽金木构建筑
三开间木构殿堂遗存
单层重檐殿堂遗存
两宋辽金的木结构楼阁
观音阁搭建
1.试指出华林寺大殿与镇国寺大殿的相同之处,并分析可能造成这种相似性的原因。
2.晋祠圣母殿的结构采取了什么方式,从而扩展了大殿前部的祭祀空间?
3.为什么说正定隆兴寺摩尼殿与意大利维琴察圆厅别墅在造型上有相近之处?
4.蓟县独乐寺观音阁与大同善化寺普贤阁在结构形式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5.平坐在木楼阁建筑中处在什么位置?并起到什么作用?
2.前面有一个短柱就是上檐柱直接落在了前面的三椽栿上,它造成的效果就是前廊特别地大
3.正定隆兴寺摩尼殿的平面是十字形,每面的面阔七间,进深也是七间,平面基本上是方形,然后方形每面出一个抱厦,这个头的抱厦叫龟头殿式的,就是把山面朝前 ,这个山面朝前好像山花一样,四个面都出山花 形成四个入口。这种格局非常像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 帕拉第奥的维琴察圆亭别墅,也是四面出抱厦的 四面出山花的而且也是个比较规整的方形平面这两个在构图上 空间上很接近。只是维琴察圆亭别墅是个穹顶,正定隆兴寺摩尼殿是个重檐屋顶。
 1.试指出华林寺大殿与镇国寺大殿的相同之处,并分析可能造成这种相似性的原因。
华林寺大殿和镇国寺大殿都是三开间大殿,均建于地方政权尚存之际,两间建筑均是单檐九脊顶,歇山顶,同时两间房屋的规格都很反常地高,采用七铺作双杪双昂的斗栱样式,在正面或是整体建筑均采用了补间铺作的设计,用料也都是接近或超出《营造法式》规定的一等材规格,屋顶都是用的彻上明造样式。这说明当时的中国建筑已经形成一种彼此类似的接近统一的建筑标准,所以地跨南北东西的建筑不会有太大差异。
2.晋祠圣母殿的结构采取了什么方式,从而扩展了大殿前部的祭祀空间?
晋祠圣母殿重檐屋顶大胆地略去了前堂的柱子,取代的是让上檐短柱直接落在三椽栿上承重,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前殿的空间,便于礼寺进香。
3.为什么说正定隆兴寺摩尼殿与意大利维琴察圆厅别墅在造型上有相近之处?
两间建筑都在建筑四面设计了四面开抱厦或是叫做四面开山花的样式,四面皆有入口,山面朝前。
4.蓟县独乐寺观音阁与大同善化寺普贤阁在结构形式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两间建筑都是外表看为两层,实际内有三层的楼阁,中间一层为暗层且设有平坐,屋顶为单檐九脊顶,上有平梁 叉手 蜀柱 脊槫等辽金建筑常用结构,用料均为三等材,规格不算高,用柱不多但结构稳定,整体非常精美。
5.平坐在木楼阁建筑中处在什么位置?并起到什么作用?
平坐一般位于高层楼层下方作为过度楼层,整体起到承重维稳作用,大多上有木板铺设,柱梁斗栱齐全,环绕一周形成跳台,可以用于登临眺望所用。
8 两宋辽金时期的佛塔,《营造法式》与小结
第一节 五代两宋辽金时期佛塔遗存
两宋辽金时期的佛塔建筑与木构佛塔
佛塔分类:楼阁式、密檐式、华塔、单檐式
材料:木塔、石塔、砖塔、砖心木檐塔、铁塔、陶塔
平面:八角塔、方形塔
五代时期的砖石塔
汉地佛寺中的中国四绝:南京栖霞寺、山东长清灵岩寺、湖北当阳玉泉寺、浙江天台国清寺
辽金的砖石塔
宋代的砖石塔
第二节 宋《营造法式》与两宋辽金建筑讨论
《营造法式》简介
北宋元祐6年(1091)曾拟颁行《法式》,因不适应当时的需求未流行开。
李诫(1035-1110)字明仲,北宋著名建筑师,《营造法式》的编纂者。
北宋崇宁二年(1103),颁行了《营造法式》。这是一部集宫廷、官署等建筑各部分的设计、结构、施工用料、劳动定额,及不同工种的操作规程、用料、用工计算等方面的 技术专著。
《营造法式》特点:1.“以材为祖”的模数制度;2.反映了当时技术的水平与精密程度(列举了定水平和垂直的工具和方法,对“生起”和“侧脚”有具体规定);3.反映了宋代建筑的高度艺术水平;4.反映出建筑生产管理的严密性
清代编有《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继承了宋《营造法式》,但就内容之系统、完整和严密程度而言,则远不及宋《营造法式》
《营造法式》:共分为三十四卷,五个部分:释名、各作制度、功限、料例、图样
补间七铺作搭建
转角八铺作搭建
两宋辽金的建筑总结
两宋、辽、金建筑总结:
设计与施工:分工细致。组织严密;建筑平面的标准化与规则化;宋代建筑在大木作上的变迁——结构趋于成熟;辽金建筑的一些特殊变化。
佛光寺东大殿
两宋辽金的建筑艺术
宋金时期,斗拱原有的在屋檐之下巨大的结构悬梁与支撑功能渐渐失去,斗拱渐渐变化成了一种装饰性、点缀性、附加性的东西。
《营造法式》中的彩绘有九个等级:五彩遍装;碾玉装;青绿叠晕棱间装;三晕带红棱间装;解绿装;解绿结华装;丹粉刷饰;黄土刷饰;杂间装。
两宋、辽、金建筑讨论:1.建筑造型趋于柔和与曲美;2.檐下斗拱趋于成熟与繁缛;3.建筑装饰趋于精细与繁密;4.建筑彩绘趋于华丽与繁细。
隋唐时代的木构在造型上,装饰上、斗栱体系上与两宋辽金时期都有很大不同,试比较两者。在造型上,唐代木构古朴大气,同时有一种飘逸的质感,规模较为宏大,建筑显得雄伟。装饰上多为普通纹样,比较古朴自然,斗栱体系上,还有比较大的出檐,所以通常有比较大的斗栱作为承重结构,样式上比较质朴简单,只有柱头斗栱,补间是只有人字栱,原则上不出跳。两宋辽金时期由于审美观变迁以及木料的减少,整体的木构在规模上缩减,出现了“减柱造”,“移柱造”等设计方案,但在具体样式上变得繁缛精细秀丽华美,装饰上也形成标准分级,风格华美,而斗栱出跳增加,尺度变小,补间也增加,逐渐变为装饰性结构。


回复:

还没有人发言哦,来抢沙发吧~

请先登录

说点什么吧~

学堂公告

各位MOOCer大家好 (^-^)V

欢迎来到学堂在线广场~

在这里你可以玩活动,看资讯,晒笔记。

还可以交学友、发心情、聊人生。

在学堂的每一天,就从这里开始吧!

点击 广场指南 了解更多

推荐活动

我要举报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