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区讨论详情

【暑期班】《中国建筑史》3-6
2016-08-08 21:31:36
3 隋唐时期的城市住宅宫殿与园林
第一节 隋唐时期的城市与住宅
隋唐时期的中国文明
小结 隋代的社会状况
隋代 581-618 共38年
隋朝的改革
休养生息
官制 法律 重农轻商
小结 唐代的社会状况
唐代 618-907年 共289年
均田制 水利工程
科举制度
宗教的 发展
道教 佛教 景教 回教 摩尼教 祅教
隋唐两京城
隋大兴城、唐长安城的规划特点
1.择中立宫,把宫城设置在城市的中轴线上;
2.设置皇城,把中央官署设置于皇城之中;
3.把中轴线作为城市规划的主轴;
4.设置三重城郭;
5.设置方格网道路系统;
6.里坊制城市布局;
7.功能分区极为明确;
8.水系布局合理。
隋唐洛阳的规划特点:1.宫城和 皇城偏于城之西北隅,但位于高地,利于防守。
2.里坊较长安城缩小,坊外街道变窄,只有41米,使之城内各部分关系较为紧凑。
3.设立的三个市更接近河渠,以利漕运,繁荣商业。
4.城内建有大量园林。
5.隋炀帝仿秦咸阳城的规划布局,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格局。
1说说你对隋唐时期艺术风格的理解,并畅想这种艺术风格是如何体现在隋唐时期建筑的形态上的。
2.隋唐长安和洛阳在规划上有哪些相同点,哪些不同点?
1.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时期,国家政治统一稳定,社会经济繁荣兴盛,中外贸易交通发达,人的思想意识的解放,各种民族相互融合,文化艺术群芳争艳。国力强盛促使工艺美术各方面的蓬勃发展,陶瓷、织锦、印染、金银器、漆器和木工等的技艺水平和生产规模都超越了前代。现主要从陶瓷工艺、织锦工艺来分析开放包容的文化心态在隋唐工艺美术风格中的体现。
2.隋大兴城、唐长安城的规划特点
1.择中立宫,把宫城设置在城市的中轴线上;
2.设置皇城,把中央官署设置于皇城之中;
3.把中轴线作为城市规划的主轴;
4.设置三重城郭;
5.设置方格网道路系统;
6.里坊制城市布局;
7.功能分区极为明确;
8.水系布局合理。
隋唐洛阳的规划特点:1.宫城和 皇城偏于城之西北隅,但位于高地,利于防守。
2.里坊较长安城缩小,坊外街道变窄,只有41米,使之城内各部分关系较为紧凑。
3.设立的三个市更接近河渠,以利漕运,繁荣商业。
4.城内建有大量园林。
5.隋炀帝仿秦咸阳城的规划布局,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格局。
第二节 隋唐时期的宫殿与园林
隋唐两京里坊与住宅
隋唐宫殿中的重要建筑
1 诗画的意境是如何体现在中国园林当中的。
2 请同学们在下方的讨论区添加回复,来回答这个问题。
给景观题词赋予它一种诗意、画境(的做法),就变成后来文人园林当中常用的手法。
到现在无论是看皇家园林颐和园也好或者苏州园林也好,重要的景观上有个亭子,亭子上挂一个楹联,楹联上一定是写的诗,这个诗一定要点这个景,要把那个意境(写出来)
甚至一个牌匾一定要把这个景的诗情画意点一点,让人在这里能够感受到一种虽然这个地方并不大,但是能够让你的想像不断的发生出去,延续出去或者一个“咫尺山河”的印象
在一个有限的空间当中给人一个无限的联想。
5 隋唐时期的建筑遗存、建筑艺术与技术
隋唐时期的宗教建筑
唐代寺院的四个等级:
第一等级是皇家自建寺院;第二等级是国家下令各州府建的寺院;第三等级是诸王 公主 贵族 贵官 富商出资建造的寺院;第四等级是地方乡里建造的佛堂。
隋唐佛寺布局特点:隋唐时期的重要佛寺多沿用当时宫殿的布局,以矩形院落为单位,院落南北开门、周围有回廊,主殿建在中心院落的中央,左右有廊与院落东西廊相连,形成“日”字形平面。
隋唐佛寺布局特点:佛殿前后建塔及讲堂,则为佛寺区别于宫殿的布局特色。在中心院落的东西廊外附建若干小院,南北串连,有多至四五院的,诸小院或附在廊外,在廊上开门进入,或在东西廊外辟南北巷,巷之外侧建院。
木结构佛教建筑遗存
砖石塔幢遗存
1.斗栱层(铺作层)对于佛光寺东大殿结构的稳定性有什么用处?
2.楼阁式塔与密檐塔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1.它分成内外两圈柱子然后是一个斗拱层 上面是屋顶,就是它都是柱 一层层的柱,然后柱子之间是一个斗拱层甚至是一个结构暗层 一层层摞起来。佛光寺当然只有一层,就是下面是柱子 中间有一个斗拱层,然后上面是一个很重的屋顶,它这样有一个好处 虽然我们这个木结构好像看起来它不是一个很刚性的结构。它是可以移动变化的 但恰恰是这种变化
佛光寺的这种建筑它底下是一个柱础,柱子就放在那个柱础上,所以它那个柱子是不深根在地下的,所以一旦有一个外力,有一个地震力作用的时候,那个地面跟那个柱子之间 是可以移动的 是可以平移的,是可以能够在这样一个平移的过程当中 有一部分能量被吸收的,然后另外它上面,它是一个木结构。实际上是一个四边形的结构 然后上头加一个斗拱
加一个斗拱层,然后上面再是屋顶,屋顶是有一个重量压住它,它这几个结构层都是可以错动 都是可以变化,那在这样的一个变化的过程当中,它外力可以得到极大的消减像这种传统结构的木结构建筑,对于一个地震多发地区来说 它是非常适宜的一种结构形式。
2.楼阁式塔是从早期的中国楼阁转化出来的,它在楼阁顶上加了一个塔刹,做了一个佛教的这种标志变成了一个佛塔,这类塔一般是可以登临的,爬上去,像早期的这些塔它里头很简单,大部分是一个空膛,就砌一个像烟囱一样,然后里头铺木楼板,架木楼梯,可以爬上去,到了后来就比较复杂,它是一个实心的,里头有空间,但是楼梯是砖砌的,从里头钻来钻去曲折上去的一个楼梯的形状。
由楼阁式的木塔向砖石结构发展时演变而来的。密檐式塔由于多是实心的,所以,一般都将佛像雕塑在塔身的外面。
第二节 隋唐时期的建筑技术与艺术
隋唐时期的建筑风格与设计方法
隋唐时期的木结构建筑技术
隋唐时期的砖石结构建筑技术
建筑装饰,技术和艺术的发展
隋唐建筑技术的进步和艺术发展:
中国古典建筑风格已完全形成;建筑布局、轴线规划方法已告成熟;木结构技术已经成熟、定型;砖、瓦、石、金属等材料的制造技术得到提高;
以《考工记》为主导的城市规划体系已经定型;木工技术的发展;施工设计;建筑装饰;工官、工匠。
1.佛光寺东大殿的平面布局有什么特点?这种平面对于其建筑结构有什么作用?
2.赵州桥在结构上有什么独特之处?
3.下面为故宫太和殿与佛光寺东大殿,请以这里两座建筑为例,说说唐代建筑与清代建筑在风格上有什么差异。
 
1.佛光寺东大殿整体上属于较高规格的寺庙建筑,因此采用了类似宫殿建筑的布局模式,总体上来说参照戒坛图经的描绘和遗存记载,可以发现寺庙采取廊墙围出一个矩形的寺庙外围轮廓,然后细化到内部,是南北出口,东西回廊的模式,整体的中心建筑是主殿,另有佛塔,前后亦有讲堂禅房,佛殿两侧有走廊与东西相连,形成日字形结构。小院落划分严格规整,紧凑排列,功能性强。这样的布局结构强调了寺庙的宗教功能,强化了整体感和肃穆感,既达到了美化观者视角的目的,又完美体现了自身特点。
2.北方的河是季节性的。到了冬天的时候可能水比较少,,到了夏天的时候可能发大水 水很大。在这样的河上建造一座桥,做一个大拱券把它跨过去,发大水的时候,水涨上来以后,它会对整个桥身有一个很大的推力,他在那个桥身上再开四个小洞,然后让那个水能从小洞上分流出去,来避免对整个桥身产生强大的推力。考虑了维修的问题,发了平行的券,就是我发了二十八道平行的券,任何一个券出了问题,你都可以单独对它进行维修
当然它带来另外一个弱点,就是这座桥的整体性不够好。
3.清代建筑以故宫太和殿为例,从中看出随着时代发展,单体建筑原材料的多样化越发成熟,比之以佛光寺东大殿为代表的唐代建筑,其建筑材料采用了大量砖石琉璃等,相应的,宫殿建筑的台基更为高大和稠密,而在色彩运用上,也更好地体现了装饰效果,这是清代建筑追求装饰效果华丽美观的结果,也是时代发展的趋势,譬如说此时的斗栱已经退化为纯装饰结构。但是相较于建筑样式及方案越发规整却也略微死板的清代建筑,佛光寺东大殿体现了唐代建筑的自由灵活美观与技术定型繁荣的结合性,此时的唐代建筑不比太和殿的壮丽,但是同样出彩于宏伟美观,舒展张扬,自由多变的建筑风格,在木结构的运用上真正达到了极致,技术上的成熟定型也完全体现了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繁荣期特点。
6 五代两宋辽金时期的城市、宫殿与苑囿
第一节 五代两宋辽金时期的城市
五代两宋辽金西夏的历史与城市概述
907年唐王朝灭亡;
五代十国时期;
960年北宋王朝建立;
辽金夏三方对峙格局;
西夏、金、南宋三足鼎立状态;
1271年元帝国建立;
1279年南宋灭亡 中国重新进入统一大帝国时代。
自唐末,经五代,至宋,是中国城市由中古时代特征向近古时代特征的一个转变期。
五代、两宋、辽、金,时期的重要城市:北宋东京汴梁城、北宋平江城(苏州)、南宋临安城(杭州)、辽南京城、金中都城。
北宋汴梁城与平江城
古代都城的“三套方城”制度:外城 皇城 大内
北宋汴梁城:帝都东移 ;唐建中二年(781)重筑汴梁罗城;后显德三年(956)扩展的新汴梁建成;至宋代中叶已建成商业繁华的大都会。
南宋临安城,辽南京与金中都
临安是一个商业十分发达的城市,手工业尤其发达。
南宋临安城:隋代杭州城,城周围三十六里九十步;五代时扩建,罗城周回七十里;
南宋建炎三年(1129)升杭州为临安府;绍兴八年(1138)确定为行都;南宋临安城商业繁荣,手工业尤其发达。
辽南京析津府,又称燕京,即今日北京城的前身。唐代时称幽州,有“幽燕之地”之说。
936年辽建国,将幽州城定为南京,1012年称析津府。
辽南京城:辽南京 燕京 北京城;周围二十五里;寺塔林立
金中都城:天德五年(1153)迁都燕京 改名中都;三套方城制度;水系丰沛
北宋汴梁和南宋临安的宫殿
北宋汴梁宫殿:北宋立国 对汴梁宫城进行扩建;主要殿堂在一条中轴线上;外朝 内廷 后苑 学士院
南宋临安宫殿:以杭州州治为基础 加以扩建;临安宫殿周回九里;外朝 内朝 东宫 学士院后苑
金中都的宫殿
金中都:金人在上京城建立宫殿;宫正中有一条中轴线,中轴线上布置主要殿堂;山西繁峙县岩山寺金代壁画。
两宋辽金时的园林
北宋东京皇家园林:大内御苑、行宫御苑;汴京四园
辽金皇家园苑:大宁宫、玉泉山行宫
1. 汴梁北宋大内与临安南宋大内的前身分别是什么建筑?
2. 请对宋代宫城前的五凤楼形式加以讨论?明清建筑中是否沿用了这样一种形式?
3.如何理解宋、金宫殿中所采用的“前朝后寝”制度?
1.北宋大内前身为五代时期后晋后周所建宫殿建筑群,比如说大宁殿。南宋大内是在原有杭州行治衙署的基础上营建,远溯亦可追至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的皇宫建筑群。
2.五凤楼就是形成凹字形,两侧有阙楼 显得非常地隆重和威严。这个形式从隋代的洛阳城的应天门开始一直沿用到明清的北京故宫(北京紫禁城 )。五凤楼不同于以往建筑单调的直线顶层设计,而是运用大量优美的类似翼展的曲线勾勒线条,建筑显得巍峨浩荡,精丽无匹。整体样式为凹字形,两旁有钟鼓楼映衬增强气势,体现了两宋时期中国建筑纷繁复杂,追求多样化的发展方向和当时高超无比的建筑技术。两宋之后由于此类建筑耗费钱财精力较大,并不见于皇家建筑之中,而是多被民间营建祠堂会馆等建筑使用。
3.“前朝”,即为帝王上朝治政、举行大典之处,而“后寝”则是帝王与后妃们生活居住的地方。 从宫室(或称宫殿)自身的布局上讲,前宫后寝指一座宫殿大体上有前后两部分,一墙之隔,“前堂后室”,即“前朝后寝”。在“前朝”中央靠墙处,设有御座,这是帝王上朝坐的地方;在“后寝”,则设有床具,供休憩之用。 从整个皇城布局上讲,“前朝”指的是整个宫殿前半部分是皇帝处理朝政的地方,外臣与皇帝在朝堂上议事论政;“后寝”值得是整个宫殿的后半部分是皇帝生活的地方,供皇帝与宫眷皇子等居住生活。


回复:

还没有人发言哦,来抢沙发吧~

请先登录

说点什么吧~

学堂公告

各位MOOCer大家好 (^-^)V

欢迎来到学堂在线广场~

在这里你可以玩活动,看资讯,晒笔记。

还可以交学友、发心情、聊人生。

在学堂的每一天,就从这里开始吧!

点击 广场指南 了解更多

推荐活动

我要举报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