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区讨论详情

【暑期班】生活、艺术与时尚:中国服饰七千年-周代
2016-08-03 14:04:11

周代

绪论:

周代,商人种鬼神的意识开始淡泊,祭祀对象不外天神、地祇、祖先。同时,商人尚奢侈的风气也被压抑,特别是大量

饮酒开始受到国家禁止。

周代,政治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制度。其分封制除了与周王有行政方面的隶属关系外,还具有以宗族关系确定的

尊卑秩序关系。礼,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祭祀活动。周政权吸取商王朝漠视民心的教训,强调治民之道、尚天保民的统治

思想,形成一套礼仪制度。其礼仪制度表现在贵族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衣冠服饰到饮食用具,再到车马出行,等等。

都以身份高低都有严格的规定。

从周代服饰礼制开始,服饰的穿用等级,就已经开始与中国古人的身份发生密切的联系。


服制:

冕服

冕服制度的确立,使得中国古人能够按照一定的标准去祭祀天地、鬼神、祖先。从周代开始确立,一种延续到明代。

是传统服饰中最为重要的礼服。

最重要的资料是唐代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我们可以看到早期冕服的式样。此外,还有宋代聂崇义的《三礼图》。

统治阶层的人是可以穿冕服的(士以上)。冕服,一共有六种形式,是中国古代男性最高等级,使用最久,影响最广,

最具代表性的礼服名称。其构成:冕冠、上衣、下裳、舄等主体部分,以及蔽膝、绶、佩等其他配件构成。在汉字文化

圈,也作为其他国家君王最高礼服。六种冕服的区分主要是冕冠上的旒和身上十二纹章书目决定的。分别是:大裘冕

(祭天)、衮冕(祭先王)、鷩冕(祭先公、飨射典礼所用)、毳冕(祭山川)、希冕(小祀)、玄冕(祭社稷)。

唐以前,冕重要;唐以后,服重要。


旒:


中国农耕文明,右衽;北方游牧民族,左衽。


十二文章

日月星辰,“取其明也”;

山,“取其人所仰”;

龙,“取其能变化”;

华虫,“取其文理”(即取其五彩的外貌);

宗彝,取其忠孝,因有的绘成虎与猿形,虎,“取其严猛”,猿,取其“智”;

藻,取其洁净;

火,取其光明,粉米,取其“养人”(即取其滋养);

黼,取其“割断”(做事果断之意);

黻,取其“背恶向善”。


裙裳之辨:

  裳为男性;裙为女性。

区别在于,裳为两片,裙为一片。

裳(前三幅、后四幅)


革带用于男子(有带钩,可挂东西,南北朝以后被取代);妇女为丝带。


蔽膝

古代遮羞物的遗制,用在礼服上,表示不忘古。


弁服

弁服是中国古代华夏服饰之一,仅次于冕服的一种服饰。是天子视朝、接受诸侯朝见时穿用的服饰。弁的形制上锐小,

下广大,一若人之两手做相合状,象形字即似之。弁与冠自天子至于士都得戴之,到周代,冕与弁遂分其尊卑,即冕

尊而弁次之。

古代的弁,有爵弁、皮弁、韦弁之分。


六服

女性贵族所穿。

《周礼·天官·内司服》:“掌王后之六服:袆衣、揄狄(揄翟)、阙狄(阙翟)、鞠衣、展衣、褖衣”。

袆衣、揄狄(揄翟)、阙狄(阙翟),统称“三翟”,为祭服;鞠衣、展衣、褖衣为“三服”,为公服和常服。

为一部式服装,和男性服装不同,喻女德专一。

 

常服

玄端(或称元端),是周代的法制服装,天子以至士人,皆可着之。

玄端所配首服为“委貌冠”,其形制和冠饰与皮弁类似,不用白鹿皮,而是用黑色绢等制成。


深衣

春秋、战国之交开始出现,盛行于战国、西汉时期。

为上下一体式,非常方便,士以上的常服。地域范围广,穿着不分男女。


佩玉文化

良渚遗址出土了大量玉器。

商周时期制玉成为一种专业,玉器成为礼仪用器和装饰配件。

西周的组玉佩主要有珩、璜、冲牙、瑀、琚、臏珠组成。

玉环、玉璧、玉玦、圭等。


首服

男子二十而冠,女子十五而笈。


足服

商周生产力提高,鞋由实用功能增加礼仪功能,其装饰和质地也有了尊卑的等级区别。

商周时期等级最高的鞋是舄,是一种浅帮,重木底式样,故又称“复舄”。为天子、诸侯参加祭祀、朝会所穿,

必须与礼服相配。周天子穿冕服时皆穿赤舄;白舄配韦弁、皮弁;黑舄配冠弁、玄端服。舄同时与王后三祭服相配

;履与三服相配,等级相对低。

隋唐以后称“鞋”。


回复:

还没有人发言哦,来抢沙发吧~

请先登录

说点什么吧~

学堂公告

各位MOOCer大家好 (^-^)V

欢迎来到学堂在线广场~

在这里你可以玩活动,看资讯,晒笔记。

还可以交学友、发心情、聊人生。

在学堂的每一天,就从这里开始吧!

点击 广场指南 了解更多

推荐活动

我要举报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