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点什么吧~
三、儒家修身之道 总论
·心性之学 【儒家传统分为两方面:绝学-易经系统+修身之道】
1.尧.“允执其中”—做事守中 (心性/修身的精髓)
2.《黄帝内经》.“平人”
3.上古十六字心传(道统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标准)(可能是魏晋人士而做)
4.王阳明. 大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才能惟静而求惟一)
5.林语堂.中庸之道:受教育是为了合情合理,
·大学——关于人的知识【古人为学次第,独赖《大学》一篇,初学入德之门。作者:曾参“宗圣”】
传统的大学与小学:古人十五岁开始学习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
大学之道:化民易俗 最高领袖:化民成俗
·大人——至公无我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郭子仪-尚父,“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穷奢极欲而人不非之”,功成身退
《大学》三纲领——明明德(个人修养)、亲民(领袖要求)、止于至善(文化要求)
四、明明德——自明“内明”之学问(南怀瑾)
1.解释
“明”(v):光照;明确与清楚 “明”(n):光明
德通“得”——修道有所得问为德 【葛吉夫——邬斯宾斯基,俄,主要弟子与第四道传播者 理论:人状态分为四种,睡觉,醒着,自我意识,客观意识】
明德:1)自知之明;2)内明——致虚极,守静笃(注:经络是内景自观的产物之一);3)真知即客观的知识=尽人之性,尽物之性(孟子);
五、亲民——亲亲至人民
五教: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品: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
六、止于至善
家庭问题和缺乏爱引起了许多现代社会问题:1)爱的知识——礼;2)人生要道——至善;3)仁者无忧;4)知止而后有定
七、健全的社会与健全的个人
政治与伦理的结合
中方:教化的社会和尚文不尚武的文化
西方:1)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的精神状况;2)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及东方文化影响下的突破转折
八-九、自我完成与超越个人之路
自我的完成:传统儒家与西方精神分析的见解
理论概论:1意识的四种形态 2达成自我意识的人的表现 3相对意识(我们目前的状况)
4意识程度的差异
现实依据:亚洲—中华民族是由个人主义者组成+中国传统的超越与政治精英
西方—现代西方超越个人的追求与问题
十、诚意
什么是诚意?
1诚是文明建立的基础 不诚无物;2诚意首先是不自欺忠于真相;3诚意是形成高智商、创造力的基础
虚伪与邪恶的关系:虚伪与邪恶关系密切
诚意的意义:诚意令自我满足和快乐+慎独+“德润身”——身心健康愉悦之源
十一、君子的修行
【注:君子和小人代表了人性发展的不同阶段】
1“诚于中形于外”—相随心生 2圣人之容—温良恭俭让 3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4至善即是爱的知识
十二、正心
情绪与人的关系
个人方面:情绪与身心的关系+你的看法决定你的态度和情绪
社会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对感情、情绪的见解
正心的现实意义:心不在焉与活在当下+伟大成就与意识的高度专注的关系
说点什么吧~
欢迎来到学堂在线广场~
在这里你可以玩活动,看资讯,晒笔记。
还可以交学友、发心情、聊人生。
在学堂的每一天,就从这里开始吧!
点击 广场指南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