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区讨论详情

(暑期班)儒家修身之道
2016-07-28 16:40:05

第十讲诚意

【大学原文】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诚,是文明建立的基础。

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父子为亲矣,不诚则疏;君上为尊矣,不诚则卑。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荀子·不苟篇第三》

西方:信用制度以及教育,对其市场和文明的影响。

中国的现状,所谓诚信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乃是倒本为末。

诚意,是人的诚实的精神,中国传统社会中,是体之本,是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的本。

《中庸》大篇幅讲诚

举例一: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见乎蓍龟,动乎四体。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举例二: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第一段: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词义——朱熹《大学章句》

恶,-恶臭。

诚其意者,自修之首也。

毋,禁止之辞。

自欺云者,知为善以去恶,而心之所发有未实也。

谦,为慊,通惬,快也足也。(行有不惬于心,则馁也。——《孟子·公孙丑上》)

独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也,言欲自修者知为善以去其恶,则当实用其力,而禁止其自欺。使其恶则如恶恶臭,好善则如好好色,皆务决去,而求必得之,以自快足于己,不可徒苟且以殉外而为人也。然其实与不实,盖有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者,故必谨之于此以审其几焉。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诚意,就是不自欺,忠于真相。

我们对外界之认识,第一步,感觉,第二步,判断。 感觉真实,是形成正确判断的基础。

自欺欺人的谈论自己不真正了解的东西。——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释文盲》

诚意,是形成高智商创造力的基础。

非理性,则能够帮助了解未知。(注意,非理性,不是 不理性,而是不属于理性)

理性更多处理已知

马斯洛在儿童中,对创造性和高智商关系的调查。

对于第一步的感觉或者感受,诚意比理性重要得多。

健康的人对于伦理和价值问题,似乎有更清晰的冲动声音。

价值盲——钱钟书《写在人生边上·释文盲》

虚伪(不诚)和邪恶关系密切 ——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恶人擅长伪装,蓄意对自己和他人隐藏真实的面目。

邪恶不是令人费解,就是莫测高深,恶人总是以谎言隐藏真正的动机。他们总是撒谎,活在谎言中。

人性之恶的根本心理问题,只出现于不同类型的自恋之中

恶性自恋,具有不愿服从和骄傲的特征,以及贪心不足的特征,寻找替罪羊是最明显的恶行。

注意:中国人倾向于隐恶扬善,但是要做到心中有数,远离这样的恶人。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1 自慊。

忠于真相不自欺,会令自我满足自我快乐。

反感,往往是健康人对邪恶之人的感受。

诚意或者说诚实,它是一种力量的象征,它显示一个人高度的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

学习了解真相(并达到真理)是人类的一种激情。——派克《邪恶人性》

我们的感觉经常模糊,不确定感。——参:葛吉夫第四道之人是机器说。

我们描绘为健康、坚强和(个性)鲜明的人,似乎是在谛听他们内在感受声音方面,比多数人要更清晰的人。……马斯洛《人性能达的境界》

诚实,不是说到就能做到,需要过程需要时间,首先,你要能觉知自己不诚实的时候。

2 诚实与早期教育的影响

如果你不想你的孩子得心理疾病,教给他口对着心说话吧。

可以和孩子讲道理,但是不要去模糊他的内心声音。否则将来他只能靠外在标准活着。(混搭 vs 乱搭)

3 心理治疗就是一场说真话的游戏

心理问题的病根千篇一律,都在于自欺与其人的谎话交织成一片绵密的网,只有靠绝对诚实的气氛才能消灭。——派克·心灵地图

心理治疗,就是让你回到说真话。

(马斯洛觉知自己说这个酒真是好喝。)

我们说谎,有各种所谓“重要”的原因,借口,精神生活重要不重要?

诚实,使你精神生活自谦,这是快足幸福最重要的保障。

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慎独即觉知。

慎,顺也,重也。认真。

独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也。

人对自己的内心活动和念头,要有觉知和观照,至少有事后的反省。

察几,研几。几,细微处的心理变化,譬如孟子所说的四端

首先慎独,而后察几,这种向内功夫,造就了中国的一个特质:灵敏。(辜鸿铭指出中国人有几大特点:深沉 博大 淳朴 灵敏)

这种察几,带给中国一种不可思议的智慧。(缝祸于渺,迎祥于独,彼昏是违,伏机自触。——冯梦龙《智囊》)

今天的教育,训练的都是向外的功夫,更多动用理性。那种向内的训练出来的直觉的,本能的东西,没有了。

第二段: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揜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颜氏家训》

邪恶确实跟虚伪(不诚实,不真实)有很密切的关系。——派克《与心灵对话》

第三段: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引此以明上文之意。言虽幽独之中,而其善恶之不可掩如此。可畏之甚也。胖,安舒也。言富则能润屋矣,德则能润身矣,故心无愧怍,则广大宽平,而体常舒泰,德之润身者然也。盖善之实于中而形于外者如此。——朱熹《大学章句》

诚实很好,为什么难做到?

当追求诚实的愿望,跟寻求保护的需要发生矛盾时,真正的冲突一定会发生。——派克《与心灵对话》

处于安全感时,容易做到诚实,而处于危险或矛盾,心理学上的防御机制导致难以诚实。

宰我三年丧期之问。

自我的修行,只能自己决定,自己负责,最终形成你的自我。

成长的过程,是痛苦和烦恼的,但是成长和结果,如同劳动和收获。逃避心理上的受苦,心理疾病随之而来——神经官能症。

神经官能症是正当痛苦的替代品。——荣格

派克《心灵地图》:

促使心灵健全发展唯一的方法就是【体认受苦的价值】,【纪律】是解决人生难题最主要的工具,它也是受苦的工具。

纪律,是一套面对痛苦的积极原则,分为四要点:不逞一时之快、承担责任、忠于真相、保持平衡。

逃避现实引起的痛苦是人的本能,我们唯有靠【自律】克服这样的痛苦。

心理健康,是一种永不终止,不计一切代价为真理奉献的过程。


回复:

还没有人发言哦,来抢沙发吧~

请先登录

说点什么吧~

学堂公告

各位MOOCer大家好 (^-^)V

欢迎来到学堂在线广场~

在这里你可以玩活动,看资讯,晒笔记。

还可以交学友、发心情、聊人生。

在学堂的每一天,就从这里开始吧!

点击 广场指南 了解更多

推荐活动

我要举报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