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区讨论详情

(暑期班)儒家修身之道
2016-07-28 16:26:59

第九讲【中华民族是由个人主义者组成】

墨子有一些社会主义的思想,和杨朱的个人自由主义形成了两极,拉开一个张力。

林语堂:中国人是与生俱来的个人自由主义者。

杨朱: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 。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贵生 贵己。

和西方文化相比,中国人缺少社会性。个人和国家之间,西方是各种社会组织,过去的中国则是家族。

传统中国的家族制度,恰好是个人主义的反动,形成对个人主义的限制,不是靠说理、法律、道德,而是靠情感。

【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及儒家对第三层的满足】

从低到高

第五层:自我实现需求

第四层:尊重需要 - 获得他人尊重

第三层:归属和爱的需要

第二层:安全需要

第一层:生理需要 - 饮食男女

中国传统家庭制度,对第三层的满足很特别。

《大学》《中庸》《礼记》《孝经》都是在讲这个问题。

归属感:只能在认识或熟悉的人中间获得

爱:不仅是道德要求,也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出发点,生生之谓大德- 帮助生命来生长的,这是最大的德行。爱的具体化,就是礼的知识。——前面讲过的五教,止于至善。缺乏爱,是导致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

西方心理学对古老的灵修有重大贡献

个人发展很不平均很普遍,虽然心理治疗几乎完全忽略超个人,所以需要结合弗洛伊德(西方心理学)和佛陀(东方灵修)

【东西方对超越的不同理解】

西方所谈论的超越,往往指个人的体验,如冥想。这并非东方的自我超越的概念。

【克里希那穆提的论述】

外部的危机,是人类内在意识危机的反映。

了解,终结,这就是良善、爱和智慧。

东方认为人类乃至一切有情是一体的,个人和集体关系是伪命题。

马斯洛需求理论的第三层,爱与归属,在西方文化中,是薄弱环节。

【中国传统文化要求的领袖特质】

大公无私的精神

超越个人和时代的眼光

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与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

【领导力、领导者职责、作用,加德纳《论领导力》

象征作用:领导者必须亲为的事之一(另一个是确立目标)(古代皇帝祭祀天地)(领导者需要超越个人事务,代表集体利益,才符合民众社会心理)

树立榜样:通才,永不退缩,目标明确并采取行动(戴高乐)(毛泽东)

激发动机:激发有利于实现共同目标的个体动机

寻求统一性:避免分化,建立和维持共同体。(林肯和美国内战)(文化大革命中的周恩来)

创建价值观和重树价值观:共同的价值观需要容纳持不同目标的人的最大最深厚的观念,并不断更新。(张载名言)(毛泽东)

确立目标:预见性。(伊丽莎白·卡迪斯坦顿和女权运动)(习大大和中国梦)

领导者:是能力精英,一个开放社会的标志,是所有的人都有机会获得精英地位。

领导力:是领导者个人或者领导团队为实现领导者自己及其追随者的共同目标,而通过说服或者榜样作用,激励某个群体的过程。

对于领导人

美国:要求也非常高,尤其是诚实和私生活

中国:特别看重发心,必须完全超越个人。(范仲淹名句)

第四部分【《大学》原文】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中国传统社会领导的培养

从古到今,机会平等,推崇能力的选拔,任何一个小的人群都会有领导者,而每一个大领导都是从小领导走过来的,

这种自我完成和超越个人的观念,是通过教育普及于于一切的,通过全民的教育培养选拔精英。

子曰: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回复:

还没有人发言哦,来抢沙发吧~

请先登录

说点什么吧~

学堂公告

各位MOOCer大家好 (^-^)V

欢迎来到学堂在线广场~

在这里你可以玩活动,看资讯,晒笔记。

还可以交学友、发心情、聊人生。

在学堂的每一天,就从这里开始吧!

点击 广场指南 了解更多

推荐活动

我要举报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