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点什么吧~
第八讲自我完成与超越个人之路
四种意识形态划分:无意识,相对意识,自我意识,客观意识
达成自我意识(第三层)的人的标志
处于相对意识(第二层)的我们
马斯洛超越心理学
对威尔伯东方灵修和西方心理学关系论述的分析
东西方对超越的不同理解
克里希那穆提的论述
中国传统文化要求的领袖特质
领导力、领导者职责、作用,加德纳《论领导力》
《大学》原文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怎样从个人到超越个人,中国人的制式化论述.
格物致知,是学习和吸收能量与信息的阶段。
诚意正心,是向内心的修行,整合人的意识和潜意识,情感与理智,本能与学习,与他人和谐相处,从而形成个体,完成自我。
个人的成长与进化,首先要格物致知,否则诚意正心是不可能的。
传统教育,其实不存在整合的问题,成长的开始,已经学习真正的知识,而不是等待已经出了问题,才重新整合。
简要介绍霍尔奈和弗洛姆的理论
霍尔奈,人要想发展全部潜能,必须
1 对自己诚实——诚意
2 积极从事创造性工作——格物致知
3 以亲密无间的精神使自己和他人和谐相处——手段和目的一体,强大的正能量 vs 西方对于任何人的很多负面说法,如 他人即地狱
4 对自己负责任,才能真正成长——vs 推卸责任,进而嫁祸于人
不断的加强对我们自己的认识和了解,【自知之明】不是目的,而是解放自我成长力量的手段。
弗洛姆:
【发展人的认知理性】与【爱的能力】,达到超越自我中心。
理性的充分发展,即是认识事物如其本然的样子。——换句话说,【客观的知识】
葛吉夫的第四道
四种意识形态划分:无意识,相对意识,自我意识,客观意识
描述
第一 、无意识——睡觉——我们无法知道任何真相
第二、相对意识——醒着,实际状态是半梦半醒,醒着的睡觉,白日梦,工作,谈话,想想自己是有意识的人。——只能够知道相对的真理
第三、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对自我的看法较为客观,具有【自知之明】——能够知道有关我们自己的全部真相
第四、客观意识——了解事物的真相,离我们太远,以至于我们无法以正确的方式思索它。
进阶
第一层的无意识,我们可能有瞬间的第二层的相对意识,
第二层的相对意识,我们可能有瞬间的第三层的自我意识,
第三层的自我意识,我们可能有瞬间的第四层的客观意识。
理解
如果要保持较长久的自我意识,就必须下决心去寻求。
自我意识发生的频率还有次数,全由我们对自己的控制力而定。
意识和意志差不多是同一个东西,或者同一个东西的不同方面。
自我意识的获得是需要长期艰苦的工作,我们指的是【连续的自我意识】,或者说接近于连续。(佛教,自相续)
人发展自我意识的第一个障碍:人相信自己已经拥有自我意识。
达成自我意识(第三层)的人的标志
第一、内在和谐统一,形成个人的鲜明特征,自我已经完成
vs 经常感到情感和理智不统一
第二、具备自由意志和行动力,知行合一
vs 犹豫不定,纠结
第三、忘我和利他,可以就事论事,超越自我的立场,具备孩子般“纯洁的眼睛”
赤子之心
第四、明辨是非,具备前瞻的洞察力,需要的话,可以特立独行。‘
vs 害怕和别人不一样
理解
具有【自知之明】,是他们的共同的特征
个人的形成,基本上中年以后才有可能,四十多岁是最低限度,否则人生各种可能性还未完全展开,谈不上自我完成。
区别:自我完成的人与中国过去的“大人”
中国过去的“大人”更加强调不仅自我完成,还要对他人富有责任
林语堂:一个老成温厚的中国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安之若素,不仅完全知己,而且完全知彼。
【处于相对意识(第二层)的我们】
人是一部机器,可以被操控的傀儡。
表现:第一、我们的自我处于前自我意识状态,即无自知之明。——内在是Is,处于松散和矛盾之中。
第二、没有自我意志,没有主观能动性,没有行动力。——感觉是被动和压力,受外力左右。
第三、表现为:说话,幻想,说话,发泄消极情感。
第四、强烈的认同和自恋。
为什么有统一性或者单一性的幻想?
1、单一身躯
2、用一个名字
3、不变的机械性的习性
理解:我,我群 Is
每一个“我”均随着外界情况和印象的改变而改变,“我”的相继相伴导致自然的互相关联。
每一组“我”群在每一个特定的时刻里面,代表着我们的“头脑”、“心灵”,或者“智能”的极少部分,可是它们每组都自认为代表着整体。
关于人的改变和发展
人必须知道自己拥有什么,自己没有什么,也就是说人必须明白,自己并没有那些自以为拥有的性质:个别性、统一性、永远不变的自我,以及意识和意志。——无我
人的改变,就是从他对意识的意义了解有了改变,并且随后逐渐获得对意识的控制而开始的。——修行
自知之明,在人的成长中不仅是【目的】,也是意识进化的【手段】。
意识:日常生活中,用法相当于智能,表示具有心灵活动。
本课中的“意识”,是人的一种特殊的“觉察”,和心灵活动无关。
首先是对自己的觉察、对自己是谁、自己在何处的觉察,再进一步,对自己所知道的,所不知道的等等的觉察。
只有当事人自己才能知道,在一定时刻里他是否“有意识”。
记忆
意识最强烈的时刻便产生【记忆】,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记忆,表示当时意识不够强烈。——对个人、对民族都是如此。
各大宗教的核心:有意的提升【自我意识】到【客观意识】 举例:不可思议的记忆力,背诵是最有力量的提升意识的核心能力。
西方对意识的认识历程
有些近代心理学,否认意识,犯了【把意识和心理机能混为一谈】的根本错误。或者认为意识没有程度上的差别,导致阻止对意识变化的观察。
精神分析出现以后,西方心理学才开始把意识看成觉知。
通过上个世纪向东方宗教的学习,现在觉知、观照、觉察变成了西方的现代心理学里最常出现的词汇。
意识有程度上的差别
第一、持续性:保持意识状态的时间有多久?
第二、出现频率:多少时候有一次意识状态。
第三、广度和深度:意识到什么,会随着成长而变化。
意识有可能进化,靠着特别的努力和特别的研究,可以使意识继续保持,并且可以加以控制。
导致无法不偏不倚观察自我(觉知)的有害特征
说谎——谈论自己不知道的事,诚意的重要
想象——就是对自己说谎,自娱自乐,妨碍了观察
其他诸如:发泄消极情绪、愤怒、嫉妒、痛苦、纠结、
不停说话——这时是无法觉知的,所有的智者都是寡言的。
认同——导致无法客观观察
顾虑——总是在担心,没法真正观察
葛吉夫设计了一些方法来提升自我意识
说点什么吧~
欢迎来到学堂在线广场~
在这里你可以玩活动,看资讯,晒笔记。
还可以交学友、发心情、聊人生。
在学堂的每一天,就从这里开始吧!
点击 广场指南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