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 求义
义
正义
荀子 不学问无正义
巨格斯的故事
牧羊人 隐身术
深渊底部看到空心的铜马 金戒指 有隐身的作用
没有人自觉行善
功利主义的故事
《国家篇》柏拉图
格劳孔提出功利主义的大纲
践约守法就是正义
思想实验
功利主义与德性主义
柏拉图
本质正义论
批判功利主义 坚持本质主义
正义的本质:灵魂和谐的状态
正义只和个人本身有关
成为支配自己的人
以正义为原则的理想国
每个人都做自己份内的事
西塞罗
自然正义论
所有人的共同利益是存在的
自然法的思想来自斯多亚学派
自然法是正确的理性,具有普遍性
德性平等
与自然和谐,遵守自然法则
《论义务》
为国家服务是最大的义务
亲人/亲戚
奥古斯丁
神圣正义论
基督教文化
和平
所谓恶就是缺乏善
自然之恶;认识之恶;伦理之恶
上帝的恩典表现为对善恶的评判/裁决
作恶要给予惩罚
不侍奉上帝的人能有什么正义呢?
思考:柏拉图的正义观有什么理论缺陷?
第十二讲 求礼 (国家与法制)
礼
礼法/习俗
城邦
柏拉图
社会分工与互助的国家起源说
突破苏格拉底的个人美德扩展到社会公德领域
国家起源:人不能自给自足 有需要 分工
不同行业的人要做自己天然禀赋的工作
战争 军队
统治者;卫士;被统治者
黄金;白银;铁/铜
以正义为伦理基础建立城邦
做自己份内的事
三项制度设计:
1.以德治国
2.在统治阶层实现财产公有
3.在统治阶层做到男女平等,子女共有
哲学王
以法治国
《法篇》第一部关于法学思想与法律制度的著作
西塞罗
人民共和国
罗马贵族共和派的代表
《论共和国》《论法律》
1.治理国家是公民的应尽义务。
2.国家的定义
国家是人民的事业
特征:以人民为前提;以正义为准则;以合法为本性
城邦是公民的政治组织
法是自然的力量
自然法 习惯法 成文法
法律就是人民通过的法令。
神的心灵是最初和最终的法律。
思考:西塞罗在国家定义上的创造?
第十三讲 求福 宗教的寻求
福
幸福;祭过神的酒肉
幸福
真福八端(八种真正的幸福)
传统希腊罗马宗教的衰落
希腊人把哲学传给东方;东方人则把宗教献给希腊
哲学的深奥性;宗教的神秘性
希腊化时期宗教发展的特征:
宗教混合主义和神秘教大流行
希腊哲学的宗教化
伊壁鸠鲁学派
被恩格斯称为希腊古典哲学的最终形式
哲学要有实用性
把诸神赶到太空中去
怀疑论学派
皮浪
坚持不可知论
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
最高的善就是不做任何判断
“不动心”
斯多亚学派
芝诺
罗马帝国时期的官方学派
自然哲学‘逻辑学
带有明显的宗教调子
批判希腊传统宗教
克律西波
提倡交感巫术
基督教
信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所有教派
罗马公教;正教;新教及其他
(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教)----大陆称法
罗马帝国晚期的主流
前身是犹太教的支派
犹太人就是远古时期的以色列人和希伯来人
以色列的意思是“与神角力”
摩西十诫
对上帝的服从
服从上帝律法的人就是犹太人
“福音”
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区别是是否承认耶稣是救世主
公元4世纪,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扶植基督教
公元392年 成为国教
基督教历史划分为:古代;中世纪;近代;现代
古代基督教(公元元年-公元590)
从基督降生到大格里高利
中世纪基督教(公元590-1517)
从大格里高利到宗教改革
近代基督教(1517-1878)
从宗教改革到现代主义兴起
现代基督教(1878-至今)
从教皇利奥十三世即位至今
基督教史十阶段说
圣经由《旧约全书》和《新约全书》构成
《旧约全书》
记载上帝与世人所立的契约
继承了犹太人的经典
律法书/闲置书/圣著
《新约全书》
基督教自己写的 27卷
福音书;使徒行传;使徒书信;启示录
信仰“三位一体”的上帝
圣父;圣子;圣灵
耶稣的降临和牺牲时上帝与人立的新约
宣告了上帝和犹太人所立旧约的结束
东正教和天主教比较重视圣母论;而新教没有
东部以希腊文化为基础,突出神秘色彩
西部以拉丁文化为基础,突出律法
西部——罗马教皇--罗马公教
东部——君士坦丁堡牧首--东正教
基督教的理性化
教父哲学
理性与信仰的冲突
德尔图良
护教思想:
1、驳斥异教的攻击,澄清流言
2、用哲学概念构筑基督教拉丁神学,对三位一体的核心信仰进行了理性的反思
3、阐明基督教社团与异教社会的关系
从社会的世俗中撤离
否定希腊罗马的传统文化
反文化面貌
容不得半点妥协
不能将基督教视为一种哲学
总体上否定,细节上吸取古希腊哲学
解释信仰时寻求理性的证明
思考:宗教为什么必须理性化
哲学和宗教有什么关系
第十四讲 求圣 (与神合一)
圣
通达事理;最高智慧和道德;具有最高超记忆的人
奥秘
上帝所启示的宗教玄义
神秘主义
1、上升到最高水平的个人宗教
更多用作属性判断而不是实体描述
2、神人合一的体验
对某种宗教越是不了解,越觉得神秘
祭仪通神
希腊民族精神的两极——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
哲学与宗教
奥林波斯教 官方宗教
当时希腊的神秘的民间宗教:
狄奥尼修斯教和奥斐斯教
狄奥尼修斯(酒神)
奥斐斯(半人半神,擅长音乐和诗歌)
改造旧宗教
教义关注来世的幸福;灵魂;自由
肉体是灵魂的囚笼
灵魂肉体二元论教义 人带有原罪 忏悔
人生在世就是要净化灵魂
理性通神
哲学并不是宗教的敌人
毕泰戈拉学派
1、灵魂是不朽的
2、灵魂可以移居
3、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是有血缘关系的
4、净化 凭借医学进行肉体的净化;凭借音乐进行灵魂的净化
门徒晚上和早上都听音乐
学习数学/天问/音乐
恩培多克勒
灵魂转回说
《净化篇》
人是灵魂最后的寄生之所
只有爱神的神秘乐园
净化的方式:禁忌;知识的净化;
至尊是爱神
批判正统宗教
柏拉图
灵魂不灭
知识净化 达到顶点
迷狂
苏格拉底
灵机 神对人的神秘启示
柏拉图认为是传话者
新柏拉图主义者—普罗提诺
神秘主义思想体系(理论和实践)
后来变成基督教神学,影响奥古斯丁
后世一切神秘主义的来源
把宗教当作哲学来接受
著作《九章集》
自然序列
第一:太一;善
第二:心智
第三:灵魂
离太一越远越不完善
三者是一个统一体
试图把所有人带回神那里去。
宇宙精神化是古代哲学的最后结论
通往人神合一道路的方法是辩证法。
“辩证法,普罗提诺把它称为使灵魂简化,即使灵魂直接与神合一的一种方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P145
”辩证法在普罗提诺那里表现为一种状态—这就是出神状态。“—同上
普洛克诺
通向与神合一的境界之路是爱、真理和信仰。
思考:为什么说与神合一反映了希腊人的精神境界
希腊哲学家的通神之路有什么理论特征?
第十五讲 总结
地方化特征
希腊哲学的起源是非希腊的
策源地:伊奥尼亚和南意大利
希腊提供的某些因素——理性(逻各斯)
世界化历程
1、亚历山大——希腊化时期
2、罗马帝国——罗马帝国时期
3、欧洲文艺复兴——西方中世纪
基督教哲学让理性服从于信仰
叙利亚都成了阿拉伯哲学与希腊哲学的结合点
丧失了地方性特征但依然是希腊哲学,没有丢失基本思想
希腊人是属于现代世界的
希腊哲学的基本精神
黑格尔:哲学的基本精神;自由精神
中希文化交流
亚历斯特亚斯 旅行 顿河——
李之藻与耶稣会传教士傅汛际合作翻译《名理探》《寰有诠》(亚里士多德)
20世纪30年代大量翻译
20世纪40年代陈康《巴曼尼得斯篇》(柏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