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点什么吧~
第一讲 序言
1.1 宝玉石的基本概念、属性和种类
宝玉石的基本概念:宝石是可以做成首饰或工艺品的材料
特性:(由功能决定)
1、美丽
第一重要特性,处于装饰、展示的需要。如:宝石鲜艳的颜色、明亮的强烈的光泽、某些特殊的光学效应(猫眼、星光、变色、变彩等)
2、耐久
与宝石的使用与长期保存的需要有关。有较大的硬度、化学性质十分稳定、不容易氧化、耐酸碱、不溶解、不随时间发生变化、不老化
3、稀少
主要与价值与投资有关,如:钻石(蓝色比黄色更稀少,因此价值也更高)
宝玉石的分类(成因角度)
1、单晶质宝石 符合工艺要求的天然矿物单晶体 如:钻石、红蓝宝石、水晶等
2、多晶质宝石(玉石) 符合工艺要求的矿物集合体 如:和田玉、翡翠、绿松石等
3、有机宝石 与动、植物有成因关系的饰品材料 如:珍珠、珊瑚、琥珀等
4、人工宝石 合成宝石和人造宝石
5、仿制宝石 宝石仿制品——人造玻璃、塑料等材料
1.2 宝玉石的分类及其主要宝石
主要介绍内容:
1、自然品质(矿物形态、颜色、其它光学性质等)
2、地质成因
3、产地、历史及文化
4、鉴定及辨伪(肉眼鉴定方法)
5、品质评价
6、市场
第一大类:单晶质宝石
钻石 4C标准:Clarity, Color, Cut, Carat weight
刚玉类(蓝宝石与红宝石)
蓝宝石不一定都是蓝的,还有粉色、绿色、黄色等其它颜色
绿柱石(祖母绿、海蓝宝石、摩根石)
金绿宝石(变石、猫眼石)
电气石(碧玺)
石榴石
石英类(水晶)
长石
黄玉(托帕石)
尖晶石
锆石
橄榄石
坦桑石
第二大类:多晶质宝石
石英族多晶质宝石(玉石)
和田玉(透闪石阳起石玉)
(1)和田玉的主要产地及特征
(2)和田玉的主要颜色品种
(3)和田玉的产状分类
(4)和田玉的主要仿冒品
翡翠
(1)翡翠的主要品种
(2)翡翠的人工处理,翡翠A、B、C货的特征
(3)和翡翠相似的玉石
蛇纹石玉
绿松石
青金石
独山玉
孔雀石
苏俱来石
紫硅钙碱石(查罗石)
方解石(汉白玉)
第三大类:有机宝石
统一特点:硬度通常不大,硬度也比较小,加工性能非常好
第四大类:人工宝石
合成宝石
人造宝石
第五大类:仿制宝石
价格便宜,不具有保值升值的功能
1.3 人类宝玉石文化的历史简介
人类使用宝玉石可以追溯到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
山顶洞人(1.1-1.8万多年前):动物骨头、贝壳、石头做的饰品
河姆渡文化(5000-3300BC):玉玦、玉璜
良渚文化(3000-2200BC):玉琮、玉珠串
北阴阳营文化(4000-3000BC):玉玦、玉璜、玉管、玉珠类玉石饰物
红山文化(4000-3000BC):玉龙、玉璧
中国对宝玉石的使用主要是多晶质宝石(玉石),而西方一直比较偏爱单晶质宝石
古波斯人相信,大地是由一颗巨大的蓝宝石支撑着的,蓝宝石的反光,将天空映成美丽的蓝色
钻石,公元前400年在印度发现
水晶矿藏开采,公元前3500年,古埃及人
第二讲 地质作用和宝石
2.1 地球、地壳和地质作用
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基本特征
轴向稍扁的旋转椭球体
赤道半径6378km,两极半径6357km,平均半径6371km
平均密度为5.5g/cm3
地表(地壳)岩石密度为2.7-3.0g/cm3
地震波研究表明,地球内部呈同心层状结构,分为三层:地核、地幔、地壳
地核:深2900km-6371km之最内核心;外核为液态,内核为固态;地心温度约7000℃;密度9.7-13g/cm3;成分相当于铁陨石(80%-95%的Fe和5%-20%的Ni);铁陨石密度8.0-8.5g/cm3
地幔:深度平均在16km-2900km;密度3.3-5.5g/cm3;成分相当于石陨石和石铁陨石,单质的Fe和Ni和Fe、Mg硅酸盐
地壳:平均厚度16km,但很不均匀,厚度变化大;大洋区地壳薄:5-10km,平均7-8km;大陆区地壳厚:20-70km,平均33km;地壳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硅铝层(花岗质层),密度较小(2.7),只分布于大陆,下层为硅镁层(玄武质层),密度较大(2.9),分布于全球
地质作用
地球内部:活动的岩石圈——高温高压、岩浆、变形
地球外部:水、大气、生物——对地壳表层破坏、改造
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的地壳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2.2 岩浆作用与岩浆岩
岩浆作用:形成于上地幔或地壳深处的高温熔融状态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
岩浆作用分为两个部分:侵入作用——岩浆侵入地壳内部
喷出作用(火山作用)——岩浆冲出地表
侵入或喷出的岩浆体→冷凝→岩浆岩(火成岩)、火山碎屑岩
岩浆岩的产状:
喷出岩:火山作用形成的喷出岩体→火山颈、火山锥、熔岩流(被)、熔岩台地
浅成岩:岩浆侵入到地壳浅部薄弱带(如断层面或岩层面)形成的带状岩体,其深度通常在3-5km以内→岩床(沿沉积岩层面侵入的带状岩体)、岩墙(沿断裂侵入的带状岩体,通常接近直立)
深成岩:3-5km深度以下,通常为大体积岩体→岩基(100km2以上),岩株
岩浆岩的矿物成分:石英、正长石、斜长石、似长石类、云母、角闪石、辉石和橄榄石等,除石英外,都是硅酸盐矿物
岩浆岩的结晶粗细:深成侵入岩,结晶时间长,颗粒较大;浅成侵入岩和喷出岩,结晶颗粒相对较细,甚至完全不结晶
岩浆成因的宝石
花岗伟晶岩:刚玉(红宝石、蓝宝石)、绿柱石(海蓝宝石)、金绿宝石(猫眼、变石)、碧玺、石榴石(锰铝榴石)、托帕石、锆石、长石(月光石、日光石、天河石)、水晶(无色水晶、紫晶、芙蓉水晶、黄水晶、茶晶等)、锂辉石、磷灰石、蓝晶石、蓝柱石等
其他岩浆岩:金刚石、石榴石(镁铝榴石)、橄榄石、铬透辉石、刚玉、拉长石、锆石、橄榄石、玛瑙
2.3 变质作用和变质岩、外动力地质作用
变质作用:在地壳内部,由于高温、高压、及外来化学活动性流体的影响,使已经形成的沉积岩或岩浆岩发生成分、结构和构造的改变,称为变质作用。形成一种新的岩石——变质岩。
变质作用的主要作用因素和表现:
(1)高温:
矿物重结晶、颗粒长大,如细粒的石灰岩重结晶后变成粗粒的大理岩;形成新矿物,如泥质岩在岩浆热力作用下形成红柱石
(2)高压:
形成新矿物,如在高压变质条件下形成蓝晶石;高压会将岩石被压碎,或者形成各种构造
(3)化学活动性流体(来自深成岩桨岩体):
与原岩矿物反应形成新矿物,如白云石经交代蚀变形成蛇纹石
变质作用形成的宝石
刚玉(红宝石、蓝宝石)、绿柱石(祖母绿)、金绿宝石、电气石、石榴石、托帕石、锆石、黝廉石(坦桑石)、透辉石、尖晶石、磷灰石、蓝晶石、红柱石、堇青石、十字石、矽线石、青金石、翡翠、透闪石阳起石玉、蛇纹石玉等
外动力地质作用基本上不生成宝石,但对宝石有筛选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
风化作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地壳岩石,使之机械破碎、化学分解,溶解等
产物:岩石或矿物的碎屑,黏土矿物(高岭石等)、溶解成份(离子)、胶体
剥蚀、搬运和沉积:运动的水、大气、冰→风化产物→坡下、河床、河流下游、湖泊、海洋
次生矿(砂矿):原生矿中硬度大、抗风化能力强的宝石,可能保存在风化残积物中,或被剥蚀、搬运到河床或海边的砂砾石中,即次生矿。
次生矿是很多宝石品种的主要产状,如金绿宝石、黄玉、锆石、尖晶石、石榴石、长石类等
说点什么吧~
欢迎来到学堂在线广场~
在这里你可以玩活动,看资讯,晒笔记。
还可以交学友、发心情、聊人生。
在学堂的每一天,就从这里开始吧!
点击 广场指南 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