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区讨论详情

【暑假班】 唐宋词鉴赏---第五讲 南唐词(上)
2016-07-18 21:23:04


一、南唐史与南唐词
   1、南唐词特点
  • 历史
    • 冯延巳《鹊踏枝》李 璟 《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 五代十国
      • 梁唐晋汉周
      • 杨行密
      • 徐 温 【杨行密 手下大臣
      • 李升(徐温养子)--徐知诰【都城扬州--金陵(南唐 南京)】---李 昪--bi四声
      • 李 璟 -元宗--李昪儿子
      • 李 煜

  • 冯延巳
    • 冯延巳(903—960),一名延嗣, 正中,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南唐 著名词人,深得李璟信任,并曾两度 为相。
    • 冯延巳的人品,颇受非议,其政治 见解和政治才干也确属平庸。但他多才 多艺,能诗能文,工书善辩,特别是词 的创作最为著名。其词集名为《阳春 录》,有的题作《阳春集》。
    • 公以金陵盛时,内外无事,朋僚亲 旧,或当燕集,多运藻思,为乐府新词, 俾歌者倚丝竹而歌之,所以娱宾而遣兴 也。日月寝久,录而成编。观其思深辞 丽,韵律调新,真清奇飘逸之才也。 (陈世修《阳春集序》)
    • 南唐起于江左,祖尚声律,二祖倡于上, 翁和于下,遂为词家渊丛。翁俯仰身世,所 怀万端,缪悠其词,若显若晦,揆之六义, 比兴为多。 翁具才略,不能有所匡救,危苦烦乱之 中,郁不能自达者,一于词发之。其忧生念 乱,意内而言外,迹之唐五季之交,韩致尧--韩(wo单人旁 +屋)李商隐是他的姨父 l之于诗,翁之于词,其义一也。 (冯煦《四印斋刻本阳春集序》)
    • 冯延巳词,晏同叔得其俊,欧阳永 叔得其深。(刘熙载《艺概》卷四)
    • 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 大,开北宋一代风气。 (王国维《人间词 话》)
    • (一)空间境界比较阔大,常以大境写柔 情。
      • 将远恨,上高楼。寒江天外流” ——《更漏子》    “楼上春寒山四面” ——《鹊踏枝》
    • (二)善于用“层深”手法,把苦闷相思表现 得一层深似一层。
      • “泪眼问花花不语,隔墙飞过秋千 去。” ——《鹊踏枝》
    • (三)在情景的配置上,善于用逆向 配置法,即客观景物的情感指向与主 观情感的性质正好相反。
      •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 何事年年有?

二、冯延巳《鹊踏枝》
   
  • 鹊踏枝
    • 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 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 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 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 平林新月人归后。
    • 谁道闲情抛弃久? 
      • 虽然仅只七个字,然而却写得千回百 转,表现了在感情方面欲抛不得的一种盘 旋郁结的挣扎的痛苦。
      • 而对此种感情之所由来,却又并没有 明白之指说,而只用了“闲情”两个字。 其实这种莫知其所自来的“闲情”才是最 苦的。
      • “抛弃”正是对“闲情”有意寻求摆脱所 做的挣扎,而且冯氏还在后面用了一个“久” 字,更加强了这种挣扎努力的感觉。冯氏在 此一句词的开端先用了“谁道”两个字。
      • 故以反问之语气出之,有此二字,于是 下面的“闲情抛弃久”五字所表现的挣 扎努力就全属于徒然落空了。
    • 每到春来, 惆怅还依旧。 
      • 上面著一“每”字,下面著一 “还”字,再加上后面的“依旧”两 个字,已足可见此“惆怅”之永在常 存。  “惆怅”----“闲情”
      • 常“惆怅”者,是内心恍如有所 失落又恍如有所追寻的一种迷惘的情意, 不像相思离别之拘于某人某事,而却是 较之相思离别更为寂寞、更为无奈的一 种情绪。既然有此无奈的惆怅,而且经 过抛弃的挣扎努力之后而依然永在。
    • 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 对于如此易落的花,何能忍而不更饮伤 多之酒,此“花前”之所“常病酒”也。 上面更著以“日日”两字,更可见出此一 份惆怅之情之对花难遣,故唯有“日日” 饮酒而已。
      • 下句之“镜里朱颜瘦”,则正是 “日日病酒”之生活的必然的结果。曰 “镜里”,自有一份反省惊心之意。昔 《离骚》有句云“虽九死其犹未悔”, “不辞”二字所表现的,就正是一种虽 殉身而无悔的情意。 “惆怅”----“闲情”
    • 词上半阕所写的这种曾经过“抛弃” 的挣扎,曾经过“镜里”的反省,而依然殉 身无悔的情意,便正是冯氏词中所经常表现 的意境之一。而此种顿挫沉郁的笔法,此种 惝恍幽咽的情致,也正是冯词中所常见的笔 法和情致。
    • 河畔青芜堤上柳。
      • 下半阕承以“河畔青芜堤上柳”一句为 开端,在这首词中实在只有这七个字是完全 写景的句子,但此七字却又并不是真正只写 景物的句子,不过只是以景物为感情之衬托 而已。
      • 绿遍天涯的无穷的草色,和随风飘拂的 无尽的柔条,它们所唤起的,或者所象喻 的,该是一种何等绵远纤柔的情意。
    • 为问新愁 何事年年有。
      • 从年年的芜青柳绿,写到“年年 有”的“新愁”。但既然是“年年有” 的“愁”,何以又说是“新”?
      • 一则此词开端已曾说过“闲情抛弃久” 的话,经过一段“抛弃”的挣扎,而重新 又复苏起来的“愁”,所以说”新”,此 其一;再则此愁虽旧,而其令人惆怅的感 受,则敏锐深切,岁岁常新,故曰“新”, 此其二。
      • 上面用了“为问”二字,下面又用了 “何事”二字,造成了一种强烈的疑问语 气。
    • 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 这十四个字实在是把惆怅之情写得极深的 两句词,试观其“独立”二字,已是寂寞可想, 再观其“风满袖”三字,更是凄寒可知,又用了 “小桥”二字,则其立身之地的孤零无所荫蔽如 在目前。
      • 而且“风满袖”一句之“满”字,写风 寒袭人,也写得极饱满有力。在如此寂寞孤 零无所荫蔽的凄寒之侵袭下,其心情之寂寞 凄苦已可想见,何况又加上了下面的“平林 新月人归后”。
    • 艺术特色
      • 冯词所写的乃是心中一种常存永在的 惆怅哀愁,是一种独自担荷着的孤寂之 感。
      • 这首词传达出的不仅是一种感情的意 境,而且表现出强烈而鲜明的个性。词中顿 挫沉郁的笔法,惝恍幽咽的情致,正是冯词 特有的风格。
      •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足本》卷八(上片); 可谓沉著痛快之极,然却是从沉郁顿挫来, 浅人何足知之? 陈廷焯《云韶集》卷一:起得风流跌宕。 “为问”二句映起笔。“独立”二语,仙 境、凡境?断非凡笔。
      •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词家每先 言景,后言情,此词先情后景。结末二句 寓情于景,弥觉风致夷犹
      • 俞平伯《唐宋词选释》云:“为问新愁”, 对前文“惆怅还依旧”说,以见新绿而触 起新愁。
      •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写闺情,如 行云流水,不染纤尘。起两句,自设问答, 已见凄婉。“日日”两句,从“惆怅”来, 日日病酒,不辞清瘦,意更深厚。换头, 因见芳草、杨柳,又起新愁。问何以年年 有愁,亦是恨极之语。末两句,只写一美 境,而愁自寓焉。
      • 唐圭璋《论词之作法》:此种起法,是从 千回百折之中,喷薄而出,故包含悔恨、 愤激、哀伤种种情感,读之倍觉警动。
      • 张尔田云:“正中身仕偏朝,知时不可 为所为《蝶恋花》诸阕,幽咽惝恍, 如醉如迷,此皆贤人君子不得至皆所为 作也。” 叶嘉莹《灵溪词说》引
      • 冯延巳词则既富于主观直接感发之力量, 而又不为外表事件所拘限,故评者每以 “惝恍”称之。 “惝恍”者,不可确指之 辞也。惟其不可确指,故其所写者,乃但 为一种感情之境界,而非一种感情之事件。 此冯延巳词与韦庄词之一大差别,亦为词 之境界在发展中之一大进展。后之婉约派 词能以幽微之辞见宏大之意者,皆由于词 中可以写出此一种感情境界之故。叶嘉莹《灵溪词说》




三、 璟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  璟
    • 李璟为李昪长子,原名景通,其弟为:景迁、景遂、 景达和景逷(ti 逖),因景迁为吴王女婿,又得权 臣宋齐丘的拥戴;景迁死后,李昪又器重景达,欲 传位于他。病危时,还有密信召景达。医官吴庭绍把此事告诉李璟,才使人追回密信。 他们兄弟之间矛盾重重。所以当立他为太子时,他 再三谦让,将嗣位时,又欲让位于景遂,既即位, 还宣称兄弟继立。即位之初,改元“保大”
    • 李璟于943年即位,时年28岁,初时仗父余威,拓 建、汀、漳、泉、剑等七州,共35州。955年奉表 称臣于北周,958年去帝号,称南唐国主。周世宗 一再亲征,宋齐丘及锺谟党争激烈,太弟景遂为太 子弘冀所毒杀,不久弘冀亦死。家庭变化复杂。 李璟“天性儒懦,素昧威武”,“多才艺,好 读书”,“时时作为歌诗,皆出入风骚”。同时文 人:韩熙载、冯延巳、李建勋、徐铉。
    • (中主词)凄然欲绝,后主虽工于怨词,总逊此哀婉 沉至。 (陈廷焯《云韶集》卷一)
    • 唐圭璋《南唐二主词总评》:自来论南唐二 主词者,无不赏其艺术高奇,秀逸绝伦,既超 过西蜀花间,又为宋人一代开山。
  • 浣溪沙
    • 菡萏香销翠叶残, 西风愁起绿波间。
    •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摊破的标志】
    • 细雨梦回鸡塞远, 小楼吹彻玉笙寒。
    •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摊破的标志】

    • 菡萏香销翠叶残, 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 菡萏:荷花。《尔雅 释草》: “荷,芙蕖 , 其华菡萏。”《诗 陈风 泽陂》:“彼泽之陂,有蒲菡萏。” 郑玄笺:“未开曰菡萏,已开曰芙蕖。”
      • 韶光:春光。也泛指美好时光。唐太 宗《春日玄武门宴群臣诗》:“韶光开 令节,淑气动芳年。”
      • 西风吹过花萎叶残的荷塘,引人 注意到秋色萧条,进而想到人生与时光 一起渐渐流逝的悲哀,这悲哀又投射到 景物中,使景色更显出萧条衰凉,情与景的交叉回复,构成了上阕的情绪氛围。
    • 细雨梦回鸡塞远, 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 鸡塞:鸡鹿塞。东汉窦宪出鸡鹿塞与 南匈奴战于稽落山(鸡禄山),获胜后, 登燕然山勒石记功而返。
      • 吹彻:吹到最后一曲。
      • 玉笙寒:意谓笙簧潮润,不应律。《香 研居词麈》:“吹多,则簧有气水,亦 不应律,须以微火烘之。”陆龟蒙《赠 远》:“妾思冷如簧,时时望君暖。”
    • 下阕用秋雨绵绵、梦境缈远、 玉笙呜咽这样几个意象,构成一个 声色虚实相交的意境,最后推出含 泪倚栏的主人公,使全词悲凉凄清、 惆怅伤感的气氛愈发浓烈。
    • 全词较少修饰,意象虽稍 密,但毫不滞重,视境转换虽快, 但意脉却流畅而不破碎。
    • 《雪浪斋日记》云:荆公问山谷 云:“作小词曾看李后主词否?” 云“曾看”,荆公云:“何处最 好?”山谷以“一江春水向东流” 为对。荆公曰:“未若细雨梦回 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又 “细雨湿流光最好。”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95)

    • 五代十国

回复:

还没有人发言哦,来抢沙发吧~

请先登录

说点什么吧~

学堂公告

各位MOOCer大家好 (^-^)V

欢迎来到学堂在线广场~

在这里你可以玩活动,看资讯,晒笔记。

还可以交学友、发心情、聊人生。

在学堂的每一天,就从这里开始吧!

点击 广场指南 了解更多

推荐活动

我要举报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