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区讨论详情

(暑期班)儒家修身之道
2016-07-17 23:15:21

第四讲

三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老师认为三者是并列关系。

明明德:明-明德,指个人修养、灵性和精神的成长发展;
亲民:不取朱熹“新民”说,指对领袖和领导人的要求;
止于至善:“至善”非形容词,而有所指,即“为人君 止于仁,为人臣 止于敬,为人子 止于孝,为人父 止于慈,与国人交 止于信”。此为我们文化的共同普世最终的价值观。
【明明德】
字义
明的含义: 具体可参含义 13条

德的含义多指美善正大光明等意。
古代也指能力,譬如洪范的三德性中的刚克、柔克。
通“得”,取得获得,修道有所得为德。(道家多用。道德不分家。儒家道家都说。“不善者吾亦善之,不信者吾亦信之”,这境界达不到就不要勉强去做了。 )
明明德,谓显明其至德。——郑玄
明,动词,发扬光大
明德,至德,最高最大的德性。
自知之明 (引用 葛吉夫的四层意识说
--【睡觉】几乎无意识
--【醒着】相对意识,被外界左右
--【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形成个体,具备自由意志,有自知之明
--【客观意识】觉醒,真知(客观知识),道家言,必有真人,而后有真知
内明的学问, 可参道家的内景自观“致虚极守静笃”
尽人之性,尽物之性,即客观的知识(天子者,与天地参,……)(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至公无我)

回复:

还没有人发言哦,来抢沙发吧~

请先登录

说点什么吧~

学堂公告

各位MOOCer大家好 (^-^)V

欢迎来到学堂在线广场~

在这里你可以玩活动,看资讯,晒笔记。

还可以交学友、发心情、聊人生。

在学堂的每一天,就从这里开始吧!

点击 广场指南 了解更多

推荐活动

我要举报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