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讲 求美
美
味美;赞美
爱
美的事物是爱的对象。
eros;agape
美学
鲍姆加通提出
思辩、感性的学科
柏拉图是第一个从哲学思辩高度来讨论美学
柏拉图论爱情
《斐德罗篇》
把爱定义为一种欲望
最高爱的对象是至善
《吕西斯篇》
柏拉图式的爱情
精神恋爱
希腊社会盛行同性恋
其实指的是成年男子和美少年之间的爱情
男人之间是高尚的爱情,男女之间是为了肉欲
《会饮篇》
一种习俗 会饮
转述的形式
六篇对爱神的赞颂
之一《斐德罗》
爱是伟大的神
爱是古老的
爱是幸福的源泉
没有什么幸福能比得上做一个温柔的有爱情的人。
爱情使人勇敢。
只有爱能使人为了爱牺牲
《鲍萨尼亚>
爱分两种
天上的爱和地下的爱
属地的爱关注肉欲
东西方爱情观
东方视爱情为丑事(波斯帝国等希腊的东方)
联系社会制度
《厄律克西马库》
医生
爱的普遍性
《阿里斯托芬》
诗人
爱神使人恢复自我完善的力量。
《苏格拉底》
爱神丑陋、生活贫困
追求智慧
爱的行为就是孕育美
爱的历程:不能过早献身肉体
心灵美比形体美更珍贵
法律和体制之美
知识之美
爱的秘仪
爱的圣地
思考:爱和美是什么关系
第九讲 求善 (伦理)
《伊利亚特》歌颂勇敢 英雄主义
荷马史诗中看不到对品质的提炼和提升
《伊索寓言》道德训诫
梭伦
重视道德胜于金钱
道德格言
苏格拉底
美德即知识。
思想倾向是理性主义
人们作恶是因为不懂得美德。
“未经思考过的生活不值得活。”
小苏格拉底学派
昔勒尼学派:看重物欲
昔尼克学派(犬儒学派):全面禁欲、顺从自然
柏拉图
至善
四德目:智慧、勇敢、节制、公正
《普罗泰戈拉》
普罗米修斯拯救人类
人有了神性
政治智慧
个人道德后讨论正义
亚里士多德
三部伦理学著作
《尼各马可伦理学》
把伦理与政治结合
目的论
确立起美好幸福的生活目标
城邦体系中讨论公正
希腊晚期
伊壁鸠鲁
把幸福作为伦理发展的目标
开办学校
幸福快乐是人生的目的
1、抛弃对神灵的恐惧
2、正确对待死亡
第十讲 求仁 (人文主义)
仁者为人
仁:亲善、仁爱
希腊神话中的人
人是按照天神的模样造的
人是泥土做的
神灵赐给人灵魂
人起源于神;人的形体是土;人的灵魂是神的气息;人的幸福之本在于拥有神;人类灾难的根源在于不敬神,被神抛弃。
人类的五个时代:
逐渐衰败
黄金时代—仁慈的施主
白银时代—娇生惯养、行为放荡、死后变成鬼游荡
青铜时代——残忍粗暴、战争、食肉、顽固的意志、死后下地狱
英雄时代——高尚、公正、战争,死后去了极乐岛
黑铁时代——堕落
不用生产力标准,而是人的道德
早期希腊哲学论“人”
阿那克西曼德:鱼
赫拉克利特:逻各斯;人的本性
联系对立的事物
最美丽的猴子与人比是丑陋的
人的心没有智慧
我寻找过我自己
毕泰戈拉学派:人类与神灵是亲戚
克塞诺芬尼:神并没有把一切秘密指点给凡人,而是人们摸索着逐渐找到更好的东西。
批判传统宗教
一切都从土中生,一切归于土。
恩培多克勒:当人类从土中生出来的时候,太阳走的很慢。今天的人与最初的人你起来好像儿童。
德谟克利特:人是从地里长出来的
智者运动:古代人文主义运动
公元5世纪 雅典城邦
政治环境比较宽松
“主权在民、公民参政”
伯利克里
雅典社会三条原则:
1、公共生活由法律来保障,私人生活享有最大程度的自由,尊重个人人格,随心所欲。
2、社会鼓励公民树立健全和均衡的理想,鼓励公民的个人实现,让工作和娱乐服务于公民身心均衡发展。
3、公民个人的独立自主,凭个人能力处理自己的事务,通过自我约束管理自己,不需要他人来指使我们循规蹈矩。
强调人的尊严、肯定人的欲望
人性可以用教育来塑造和改变的
重视理性
重视教育
没有受过教育的人在亚里士多德眼中是死人。
教育是培养身心均衡发展的人
人的全面发展的主张。
“希腊人认为人是认识万物的尺度。”——普罗泰戈拉
柏拉图认为智者:
1、富豪子弟的教师
2、贩卖德行知识
3、零售知识
4、自己制造知识出卖又贩卖别人知识
5、在私人辩论中挣钱
6、用辩驳的方式教育人
7、制造幻象的魔法师和摹仿者
智者推行的新式教育与传统教育不同
传统教育是不收儿童学费的
智者的历史地位:
1、古代的启蒙思想家
2、古代人文精神的体现
3、古代人文主义者(反传统宗教意义上的)
评价
吹开文化领域的百花
开创近代人文主义的先河
创造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模式
缺点:缺乏信仰的约束力;道德沦丧
思考: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