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区讨论详情

【暑期班】宝玉石鉴赏 第二讲
2016-07-17 14:31:27

一、 地球、地壳和地质作用

        (一) 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基本特征
                     轴向稍扁的旋转椭球体。 
                     赤道半径6378 km, 两极半径6357 km, 平均半径 6371 km。 
                     平均密度为5.5 g/cm3 。 地球平均密度,几乎是地壳密度的2倍。 
                     地震波研究表明,地球内部呈同心层状构造, 从内到外,分三层: 地核、地幔、地壳。
        (二) 地核 
                    深 2900km-6371 km之最内核心。 
                    外核-液态,内核-固态。 
                    地心温度约7000℃。密度9.7-13g/cm3 。 成分相当于铁陨石:Fe(80-95%)及少量Ni(5-20%)。 
                    铁陨石密度:8.0-8.5 g/cm3 。
          (三)地幔 
                     深度平均在16km-2900km。
                     密度3.3-5.5g/cm3 。 
                     成分相当于石陨石和石铁陨石。
                     石铁陨石:主要为 Fe、Ni(30%-60%)和铁镁硅酸盐矿物 (橄榄石、辉石)。密度约为5.5-6 g/cm3 。 
                     石陨石:主要为铁和镁的硅酸盐矿物,及少量Fe、Ni金属。 密度约为 3-3.5g/cm3 。
                     软流圈 地幔顶部,约100km-200km深度。 
                                  软流圈之上的地幔顶层加上地壳,合称为岩石圈。
          (四)地壳 
                     平均厚度16km。不均匀,厚度变化大。 
                     大洋区地壳薄:5-10km,平均7-8km; 
                     大陆区地壳厚:20-70km,平均33km; 
                     地壳明显地存在上下两层: 
                             上层:花岗质层,密度较小(2.7),只存在于大陆; 
                             下层:玄武质层,密度较大(2.9),分布于全球。
                     低温梯度: 25 ℃ /km。 
                     岩石:地壳中天然形成的造岩矿物的集合体。 
                     地壳中的三种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二、岩浆作用和岩浆岩
          (一)岩浆作用 
                      形成于上地幔或地壳深处的高温 熔融状态的岩浆,侵入地壳或喷 出地表,称为岩浆作用。 
         (二)岩浆岩的矿物成分 
                     石英、正长石、斜长石、似长石类、云母、角闪石、 辉石和橄榄石等。除石英外,都是硅酸盐矿物。 
         (三)岩浆岩的结晶粗细 
                    深成侵入岩,结晶时间长,颗粒较大; 
                    浅成侵入岩和喷出岩,结晶颗粒相对较细。
         (四)岩浆成因的宝石
                    花岗伟晶岩:刚玉(红宝石、蓝宝石)、绿柱石 (海蓝宝石)、金绿宝石(猫眼,变石)、碧玺、                    石榴石(锰铝榴石)、托帕石、锆石、长石(月光 石、日光石、天河石)、水晶、锂辉石、磷石、                     蓝晶石、蓝柱石。
                    其它岩浆岩:金刚石、石榴石(镁铝榴石)、橄榄石、 铬透辉石。刚玉、拉长石、锆石、橄榄石、玛                     瑙。 
三、变质作用和变质岩
         (一)变质作用 
                    在地壳内部,由于高温、高压、及外来化学活动 性流体的影响,使已经形成的沉积岩或岩浆岩发                         生成分、结构和构造的改变,称为变质作用。形成一种新的岩石--变质岩。 
         (二)变质作用的主要作用因素和表现 
                  (1)高温:矿物重结晶、颗粒长大,如细粒的石灰岩 重结晶后变成粗粒的大理岩;形成新矿                             物,如泥质岩 在岩浆热力作下形成红柱石。 
                  (2)高压:形成新矿物,如在高压变质条件下形成蓝 晶石;高压会将岩石被压碎,或者形成                             各种构造。 
                  (3)化学活动性流体(来自深成岩浆体):与原岩矿物 反应形成新矿物,如白云石经交代蚀变                              形成蛇纹石。 
        (三)变质作用形成的宝石 
                   刚玉(红宝石、蓝宝石)、绿柱石(祖母绿)、金 绿宝石、电气石、石榴石、托帕石、锆                         石、黝廉石 (坦桑石)、透辉石、尖晶石、磷灰石、蓝晶石、 红柱石、堇青石、十字石、矽                     线石、青金石,翡翠 、透闪石阳起石玉、蛇纹石玉,等。 
四、外动力地质作用
                 风化作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 → 地 壳岩石,使之机械破碎、化学分解,溶解等。 
                 产物:岩石或矿物的碎屑,粘土矿物(高岭石 等)、溶解成份(离子)、胶体
                 次生矿是很多宝石品种的主要产状,如金绿宝石、 黄玉、锆石、尖晶石、石榴石、长石类等。
                1 9世纪末之前,世界上的钻石主要产在河床砂砾 石里。 


回复:

还没有人发言哦,来抢沙发吧~

请先登录

说点什么吧~

学堂公告

各位MOOCer大家好 (^-^)V

欢迎来到学堂在线广场~

在这里你可以玩活动,看资讯,晒笔记。

还可以交学友、发心情、聊人生。

在学堂的每一天,就从这里开始吧!

点击 广场指南 了解更多

推荐活动

我要举报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