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区讨论详情

《新闻摄影》部分笔记
2016-06-05 18:00:23

一、构图(摄影关乎内容与形式)

1、基本任务(60分):

      立体感: 展现物体的多个表面、 侧逆向的光线造型、主体与背景的反差

      质感:   粗糙表面(使用有方向性的柔光强化表面的粗糙感)、 光滑表面(通过强烈的阴暗对比表现光滑表面)、镜面(不仅能表现质感,

                      还能营造空间感,转换空间结构)、透明(通过逆向光线穿过物体营造透明质感)

      空间感:纵深(远近)、线条透视(两条平行线的交叉)、大气透视(明暗的对比)

2、三项标准:

      主题:通过照片表达的内容(生命的意义、生活的情趣、社会的现象)

      有吸引力的主体:借以向观众传递主题的最重要的画面构图要素

      简洁的画面:去除冗余的信息(对人物塑造、信息表达有存在意义的画面不属于冗余信息)

3、五种基本规律(基于人的心理结构和认知结构):

       对称(带来肃穆和庄严感):通过物体本身的对称性、通过镜面的对称构图(水下摄影)、打破对称规律营新鲜感

       对比(增强画面的美感):时间对比、色彩(冷暖色调)对比(雪天红伞)、大小胖瘦对比

       黄金分割:把主体放在井字形的四条线上(横向、纵向、点状)

       均衡(视觉的均衡):上下、左右

       节奏感:错乱有致,欲变化于整齐的观感,重复个体中出现变化

 4、构图要素:

        主体(画面形式与内容的核心,要有吸引力):

                    主体的位置:中心(一个主体时)

                                              黄金分割(让主体面向的方向有比较大的空间,同时又陪体来平衡)

                                              对角线(两个主体:强势与弱势)

                                             三角形构图(多个主体时)

                     主体的面积:主体尽量地放大

                                                主体较小,通过视觉引导让观众看到

                     利用构图规律:明暗对比、线条的打破

        陪体(衬托主体,说明照片主题):

                     有意义的陪体

                     优化画面形式感的陪体

                     平衡主体

                     提供信息                      

       前景(位于主体之前,没有意义的景物):框架性的前景、光线反射 折射的叠加

       背景:清除复杂的背景(浅景深、逆光、拍摄角度)

       留白

5、拍摄角度:

             景别:远景+俯拍=气势 (远景要有支撑性的框架)

                          全景:人物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中景:人物间的关系

                          近景:人物的神态、面部特征、内心活动

                          特写:人物的面部表情、眼神光、手部

            

              角度:正面:展现人物的神态、庄重

                            侧面:表现主体间的关系、运动的方向性、动作

                            斜侧面

                            背面

             高度:平角度:尊重、孩子的视角

             俯角度:风光、城市、气势、居高临下、几何美感、怜悯和优越感

             仰拍:英雄气概、纵向运动(冲击感)

二、镜头

1、凸透镜原理

2、小孔成像(小孔相机—lomo

3、焦距:

           定焦镜头(还原度更好、分辨率更高)

           变焦镜头(焦距可变)

           标准镜头:50mm(放在全画幅相机上产生类似人眼的效果)

           广角镜头:<40mm  鱼眼镜头(180°),视角更大,甚至有些畸形

           长焦镜头(望远镜):压缩景深,前景和背景比例关系,体育赛事

4、光圈(控制镜头的进光量)

           光圈度数越大,通光量越小,镜头孔径越窄

            最大光圈刻度叫做镜头速度,速度越快(越适合夜拍)造价越高

             档位成倍增加或减小,一般用中间刻度

             T制镜头 :无极变焦(只有最大最小光圈)(对光圈的控制更细微,如电影制作)

5、对焦

             相位差对焦:单反(对焦速度快)(光学对焦)

              十字形(双十字)对焦,对焦点越高,对焦越准确

             反差式对焦:(电子运算量,速度较慢,减轻机身)微单、消费类相机、手机(电子取景)

6、景深(后方清晰呈现的深度)

              对焦后,后方的物体没有打在焦平面上,变得模糊(越远越模糊,景深越浅)

              光圈越大,景深越浅

              焦距越长,景深越浅

              物距越近,景深越浅

              画幅越大,景深越浅

              长焦+大光圈

三、机身

1、取景方式

          双反相机(上面是 取景器,下面是底片):低头取景

         旁轴相机(视差现象:看到的和拍下的不一样)

         单镜头反光相机(相位差对焦)(反光式的取景):所见即所得,反光板五棱镜电子传感器或取景器

         微单(电子取景光电转换过程更耗电)

2、传感器 

            银盐胶片(光化学反应:光打在胶片上产生银盐—显影和定影过程)

            电子传感器: 光电效应(光打在金属表面产生电子,经过处理数字处理生成视觉影像)

                                      材料:CCD CMOS

           评价标准:画幅(全画幅:36 X 24 mm、非全画幅):越大可放入更多的像素,还原更细致

                                  像素:像素越大,越能呈现肉眼不能分辨出的色彩和影调的细节(一定的画幅不能放入无限的像素,否则会造成电子干扰,即噪声           

                                               或噪点)

                                  镜头转换率

                                  感光度(ISO):对光线的敏感度,和光圈类似效果(调节影调亮与暗)。感应器不变,物理感光度不变,只能通过提高单个像素

                                                                       的亮度或合并像素点。虽然亮度提高,但会产生噪点,影响画质

                                   快门:高速快门(在运动中凝固瞬间)

                                                 慢速快门(较长时间的曝光,记录运动轨迹:行车、流水、波浪、闪电)

                                                                  B门功能、三脚架、快门控制器

                                   色温(衡量白平衡):绝对黑体的加热后的颜色变化

                                                常用5200K (白天),夜晚时调整白平衡

回复:

还没有人发言哦,来抢沙发吧~

请先登录

说点什么吧~

学堂公告

各位MOOCer大家好 (^-^)V

欢迎来到学堂在线广场~

在这里你可以玩活动,看资讯,晒笔记。

还可以交学友、发心情、聊人生。

在学堂的每一天,就从这里开始吧!

点击 广场指南 了解更多

推荐活动

我要举报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