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区讨论详情

[学堂笔记] 财务分析与决策(全10章 1-5章)
2016-05-18 16:50:58


第一章 资金的运用-认识资产

1.1 绪论 
什么是会计? 会计是科学、艺术、魔术。
大家都在依靠数据进行判断和决策,会计决定数据以何种方式呈现。

1.2 资产负债表 
了解一个企业,需要三张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为什么?因为,这三张报表可以描述一个企业。
为什么?因为企业的行为可以分为三种:经营活动投资活动融资活动。这三种行为构成了“从现金开始,再回到现金的循环”,在企业的不断循环中,企业也不断发展变化。
我们关心在经营过程中,本金还在不在,最开始投入的资金是否安全,其价值如何。
这时,就可以用资产负债表来清楚地了解本金的情况。

1.3 资产的概念 

流动资产
-现金
-应收账款(别人欠的钱)
-其他应收账款(别人占用的资金,临时借给别人的资金,具有中国特色)
-预付账款(未来可换成资产的资金)
-库存
-待摊费用(现在是资产,但将要慢慢变成费用)

非流动资产
-长期投资 (持有别人的股份或者债权,包括子公司等)
-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有折旧;土地没有折旧 )
-无形资产(在中国,没有土地所有权,只有土地使用权,因此土地不是固定资产,而是无形资产。)

资产与费用的区别(都是钱,但资产可以慢慢换来有用的东西,费用换不回其他东西)
库存与固定资产的区别(库存一个循环就变成钱;固定资产需要多个循环变成钱)

1.4 资产的结构 
根据资产表来判断这个企业的特点(作业,看看长电的报表)
人不是资产,不属于企业

1.5 资产的价值 
资产后的金额,就是资产的价值。价值如何确定?购买成本,市场售价,用哪个更好地体现价值?并非所有的东西都有市场售价。
找不到价格,怎么办?用购买成本,也有问题,反映不了现在的价值。
会计选择的做法:当时购买的价格(历史成本),升值了(忽略),减值(计入),因为市场价值没有客观标准。
金额资产(financial asset)则使用当前价值,公允价值(Fair Value),比如股票,投资性的房地产(不是自用,专门用于出租或者出售)
大多数资产按照历史成本扣除减值,金融资产按照公允价值
中国的会计规则 IFRS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

一个公司,卖出一个资产,再买回,是为了改变历史成本,为了增加资产价值。因为如果资产不出售,就不能改变其价值。



第二章 资金的来源与利润的产生

2.1 认识负债 
银行的贷款:短期借款(1年以内),长期借款
应付账款:欠了别人的钱
其他应付款
预收账款:收了别人的钱,欠别人的货
其他负债:欠员工的工资,欠税务局的钱,
流动负债(一年内需要支付);长期负债:一年之后需要支付
租赁:期限长、金额大的认为是融资性租赁(分期付款购买这个资产),否则是经营性租赁。

2.2 股东权益 
股东权益:不需要偿还,因为不能够随意撤资

股本和资本公积是外面拿进来的钱
股本:投入的原始资金或者注册资本(股本总量代表公司对外承担责任的法律上限,股东之间按照股本比例确定)
资本公积:总资本减去股本
上市公司
非上市公司

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是内部产生的钱
盈余公积:法律不让分配的利润(必须留存一部分资金,可以多留,不能少留;中国规定10%留存)
未分配利润:自己不想分的利润(剩下不想分的钱)

(作业,对照长电报表看一看)

2.3 资产负债表总结
资产栏目告诉我们:投入公司的钱变成了什么,钱拿去做什么了
负债和股东权益:我们的钱是从哪里来的,都欠谁的
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股东
公式变形:负债=资产-权益(数学上对,意义上不对,公司不是银行的)
公式变形:权益=资产-负债(对,因为公司是股东的,收益或者亏损都归股东所有)
股东具有剩余求偿权
公司经营的最终目标是:为股东赚钱
总结:
1、资产负债表的意义在于,观察我们的本金还在不在?把钱投入公司,钱变成了什么东西。告诉我们,现在(这个时刻,snapshot)家底如何,财务状况如何。(资产排列顺序按照变成现金的速度,一般的资产用历史成本计价,金融资产和投资房产除外)。
2、资产不等于财产物资。(比如,我们有应收款,但没有可以看见的物资或者财产;租来的房屋,代销的物品,不是我的资产)
3、资产和费用。今天的资产是未来的成本费用。

2.4 认识利润表
利润表就是用来知道,公司的经营有没有赚到钱。
营业收入:
营业税金及附加:比较中国特色的税;计入利润表中的只有经营税(经营税和增值税都是流转税,但只有经营税计入利润表)
经营税,价内税,由经营者承担(餐馆老板收了100元,交5块税费)
增值税,价外税,由消费者承担(老板卖10000电脑,消费者出10000+1700,老板代收的1700是要交给税务局的钱,计入负债中的应付税款)
三项费用:营业费用(与销售环节相关的费用,如广告费、运费)、管理费用(与管理环节相关的一切费用,管理人员工资、办公楼折旧)和财务费用(利息支出-利息收入)
同样是人员工资,销售人员工资属于营业费用,管理人员工资属于管理费用,工人工资属于生产成本
投资收益(包括股份收益)、折旧(资产用历史成本计价后的减值)和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的资产价格变化)
营业外收入,比如存货盘赢、卖掉固定资产的收入。
补贴收入,政府给的财政补贴、汇兑损益。
利润总额 - 税金 = 净利润
税金不是按照会计规则计算的利润来计算的,而是按照税金法的规则计算来的,所以可能比25%的规定税率高。

感受:
企业经营环环相扣,挣钱的确不易。

2.5 利润表总结
利润表像一个漏斗,最后漏出的才是利润。
收入- 所有成本费用 = 利润。
利润表告诉我们,我们是怎么赚钱的,并推断未来我们还能不能赚钱。
利润表是一个周期的概念。(资产负债表是时点断面的概念)
收入不等于收到现金:比如,产生应收款、预收款
费用不等于支出现金:比如,固定资产的折旧、待摊费用
收入的现金 - 支出的现金 = 现金流
利润 不等于 现金流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有什么关系?
通过“未分配利润”来反映。



第三章 财务报表是如何产生的

3.1企业设立、筹建中的经济活动与财务报表
培养“财务思维”:用财务的语言去理解企业的经济活动
初级阶段:每一项经济活动是怎么影响报表的(每发生一项经济活动,报表上的数字会怎样的变化;不管怎么变化,资产恒等式成立)
一共有13项经营活动:
1、设立公司:股东投入3000万,货币资金增加、股东权益股本增加。
2、银行借款:借款5100万,货币资金增加、负债增加。
3、购置固定资产:支出5700万购置厂房和设备。货币资金减少,固定资产增加。
4、获得土地使用权:150万买土地使用权。货币资金减少,无形资产增加。

3.2采购生产环节的经济活动与财务报表

5、采购原材料:2400万采购原材料,支付1600万,其余下年支付。资产库存增加2400,货币资金减少1600,负债应付帐款增加800万。资产和负债同时增加800万。
6、生产产品:用掉了2400万,1200万用于支付工资、水电等费用。存货减少2400,货币资金减少1200万,生产成产品再变成库存3600万。
(生产成本: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人工、制造费用(水电动力、厂房折旧);存货包括产成品、在产品和原材料)
(利润表上的成本项目与生产成本不一样;生产成本记录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上的营业成本仅表示已卖出的产品的成本,属于生产成本(的一部分);利润表上的营业费用是用于营销的广告、运费、销售工资等费用,属于销售环节)

3.3 产量、销量与毛利润
(扩大产量而不扩大销量,可以提高毛利润:收入-营业成本;)
生产成本可分为变动成本(随产量变化,比如原材料、工资)、固定成本(不随产量变化,比如设备折旧)
区分好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对分析经营活动和做出决策非常重要。
比如,生产1000件商品,1000万变动成本(1000件*1万)+1000万固定成本,生产成本2000万,卖出去后,营业成本2000万;第二年,生产2000件,生产成本3000万,一半没有卖出去,资产表上剩余1500万存货,营业成本1500万;这样的话,两年营业收入一样,第二年的营业成本减少了500万,所以毛利润会上升。
原因是营业成本变小了,因为固定成本被摊薄了。
所以,看报表的时候,不能根据利润的变化进行简单的判断。需要结合产生品和库存一起看。
毛利的水平会随着库存的变化而变化。
什么样的企业容易出现这样情况:重资产行业。

3.4 销售环节的经济活动与财务报表
7、和客户签订合同,销售4300万,销售成本3100万,收到3000万,欠款1300万:利润表中收入4300万(收入并不一定是现金),营业成本3100;资产表中货币资金增加3000万,应收账款增加1300万,减少存货3100万。资产增加了1200万,负债没有变化,1200万变成未分配利润。

3.5 费用支付、研发活动与财务报表
8、为下一年采购原材料预付150万:资产中,货币资金减少150万,增加预付账款150万
9、支付管理人员工资和行政开支150万,支付销售人员工资和外地销售公司开支250万:资产表中,货币资金减少400万,利润表中营业费用250万,管理费用150万。
10、研发部门花费50万进行技术研究:资产中货币资金减少50万,利润表中50万研发费用记录在管理费用中。
研究支出记录在费用中,产品开发记录在无形资产中,申请专利的申请费可以记录在无形资产中。(研究是一个高度不确定的事项)
会计是谨慎和保守的职业,缺省将研发当作失败来记录。
即使研发成功,仍然记录为费用,因为技术成功不等于商业成功。
外购的技术计入无形资产(因为有交易价格存在,其价值得到承认)
--研究不会带来无形资产;自创的无形资产不会再报表上体现,那么企业报表上的无形资产基本都是外购的;企业的研发活动体现在管理费用中;事实上企业可能有很多有价值的无形资产,但不体现在报表上,技术和品牌的估值很困难;某些企业的有价值的技术无法体现在报表中,可能带来一些问题,现实中,某些企业的研发部门独立法人,然后将技术卖给母公司,变成无形资产,即通过不同的组织结构的设计,制造不同的会计结果。
--研发部门在公司里面,记录费用;研发部门在公司之外,记录资产。

3.6 所得税、利润、利润分配与财务报表
11、支付130万银行利息:货币资金减少130,利润表中财务费用增加130万。
12、支付所得税100万:货币资金减少100万,利润表中所得税增加100万。
520万净利润:一半来说,10%作为盈余公积,股东决定剩下的利润如何分配
13、分配100万利润:货币资金减少100万,利润分配100万,剩余420万进入未分配利润
利润表分析:4300万收入,3100万成本,1200万毛利润,520净利润。收入中超过10%变成利润,在一半的企业中不错。
资产负债表分析:获得9520资金,欠供应商800万,420万作为追加投资。可以用于对企业进行风险分析:应收账款风险,如果收不回来,利润也会减少,未分配利润也减少;存货风险,贬值风险;固定资产折旧、过时风险;

      



第四章 财务报表的逻辑架构

4.1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关系
资产负债表--时点概念
利润表--时段概念

4.2 认识现金流量表
很长,分为主表和附表;其实比较简单。
现金流:现金流入、现金流出;记账的概念-流水账。
按照三种经济活动,对现金流进行分类:经营投资融资
在中国,有单位代缴税金。
发工资、日常花钱、支付别人属于经营活动。(对企业来说:)
买房子、买车、卖房子、卖车属于投资活动。(公司内部:买卖固定资产;公司外部:买股卖股,投资分红)
贷款、偿还贷款属于融资活动。(债务融资,要给银行付息;股权融资,要给股东分红)
注意:税收除了现金支出,也有现金流入(税收返还,增值税代收消费者的钱再交出去(增值税不计入价格))
关于租赁:经营性租赁(期限短,金额小);融资性租赁(期限长,金额大,实际是购买行为,未来的其实是负债-长期应付款)

4.3 现金流量表的作用
现金流量表 - 将现金的流入和流出按照三项活动(经营、融资、投资)进行分类描述。
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现金净流量
资产负债表上的货币资金也能看到现金变化,但是现金流量表告诉你的是现金增减变化是如何发生的,现金变化的来龙去脉。不同原因的现金流入和流出背后有更深刻的意义。
比如,来自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是更好的,来自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是更好的。
为何单独对现金进行描述:现金比较特殊,现金与其他资产项目不同,它非常重要,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我们关心公司持续经营的风险,所以我们关心现金流量表。

4.4 现金流量表是如何产生的?
13项经济活动都涉及到了货币资金的变动。
现金流量表如何产生:对于每一项经营活动,确定它属于哪一类:经营、投资、融资;然后确定是流入还是流出。
按类进行汇总就是现金流量表
经营活动如果入不敷出,说明企业还不能造血,需要别人来养活。
“能赚钱,但是没有钱”/ “有钱,但不赚钱”
“赚钱”和“有钱”,哪个更加重要?

4.5 三张报表的逻辑关系
为什么要求这三张报表?
现金流量表描述经营、融资、投资活动。(风险视角)
利润表主要描述企业的经营活动。(收入、成本、利润)
资产债务表主要描述投资和融资活动。(资产、负债、股东权益)
两个维度:风险视角(现金流量表)/收益视角(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4.6 三张报表的角色分别是什么?
对于银行来说,最关心企业的现金流量表(风险状况)。
对于投资者来说,最关心利润表(收益)。
对于收购者来说,最关心资产负债表(收购者买的是股东权益)。
零成本收购:真正成本不是零,承担所有负债来获得所有资产。
兼并过程中,负债更加难以控制。资产容易被高估,负债容易被低估。
或有负债:比如,为别人提供了担保。
表外负债



第五章 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

5.1 同型分析
common-size analysis
就是结构分析,比如,利润表中的每一项所占的比重;资产负债表中,每一个部门的资产所占的比重。
更直观地了解利润表的结构:毛利润28%,3项费用占14%,净利润12%。理解利润是如何得到的。
比如,资产负债表,货币占18%,应收账款14%;流动资产39%,固定资产60%(重资产制造业,产品不好卖);负债62%,股东权益38%。理解企业的行业特点。
比率分析Ratio analysis (把财务数据作加减乘除进一步进行分析)
现金流分析Cash flow analysis 
数据的比较:和自己的过去比(趋势分析);和别人比(比较分析)

5.2 盈利能力分析
数据的比较。
盈利能力主要看利润表。需要对数据进行一定的转化比较。
毛利润率=毛利润/收入 28%
净利润率=净利润/收入 12%
有了比率,就可以对不同规模的公司进行比较。
投入多少资源,获得多少收入。(总资产)
收入/总资产 * 净利润/收入 = 净利润/总资产
这就是总资产报酬率 :投资回报的概念
净利润/收入 利润率:反映企业的效益
收入/总资产 叫做总资产周转率:反映资产运作的效率
投资回报=效益*效率

5.3 营运能力分析
周转率,也称营运能力
可以计算每一种资产的周转率= 收入/某一项资产
比如,流动资产周转率=收入/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周转率=收入/固定资产
例外:存货周转率=成本/存货  而不是 收入/存货 (因为存货一旦卖出,就变成了成本)
一个是时段概念(收入/成本),一个是时点概念(资产/存货)。如何处理时间概念上的矛盾?
所以,资产一般取平均值=(期初资产+期末资产)/2
周转率的单位是一年,计算出来的周转率可以转化为具体的时间。
应收账款周转率=收入/应收账款 4300/1300=3.3,一年周转3.3次,每次周转时间为109天
存货周转率=3100/500=6.2 ,一年周转6.2次,每次周转时间为58天
那么,从采购到收回现金=58+109=167天
固定资产周转率4300/5700=0.8,一年周转不了一次
流动资产周转率4300/3670=1.2,一年1.2次
总资产周转率4300/9520=0.5
周转率表示效率
净资产报酬率=净利润/股东权益 (股东的回报)
总资产报酬率=520/9520=5%
净资产报酬率=520/3620=16%

5.4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流动负债:短期偿债能力(短期负债)
非流动负债:长期偿债能力
短期负债:给供应商的应付款(把货卖出去,把应收款收回来)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比率(假设所有流动资产马上可以变成现金),越高表示偿还能力越强。
(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速动比率 (保守计算,假设存货不能变成现金)
以上为例,流动比率0.6,速动比率0.5。
流动资产:1、偿还流动负债  2、日常营运资金
流动比率等于2比较安全? 并不对。
以此图为例,健康公司的平均水平大概在3-4。(美国水平)
但中国情况不一样。大多数中国公司的流动比率在1-2。
为什么呢?
在中国,银行不倾向于给长期贷款。企业一般不用自己的钱还短期借款,习惯于借新债还旧债。短期借款形成了循环。
以上为例,如果把短期借款扣除,流动比率4.6。

5.5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不能用长期资产变现去计算长期偿债能力
长期偿债:1、偿还利息;2、偿还本金
1、偿还利息能力的计算
息税前收益=净利润+财务费用+所得税
利息收入倍数:息税前收益/利息 
520+100+130/130=5.8 赚钱够还5.8倍
2、偿还本金能力的计算
没有特别精确的计算方法
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 = 财务杠杆
杠杆用于放大规模
股东希望放大杠杆,债权人不希望。杠杆规模是博弈的结果。
中国企业的杠杆规模平均在40-45%。
特殊行业会比较高,比如,重资产的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有资产抵押),比如航空公司80%的负债率。
有些现金充裕的企业比较低。
以此公司为例,资产负债率=5900/9520=0.62 

回复:

还没有人发言哦,来抢沙发吧~

请先登录

说点什么吧~

学堂公告

各位MOOCer大家好 (^-^)V

欢迎来到学堂在线广场~

在这里你可以玩活动,看资讯,晒笔记。

还可以交学友、发心情、聊人生。

在学堂的每一天,就从这里开始吧!

点击 广场指南 了解更多

推荐活动

我要举报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