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区讨论详情

【学堂笔记】不朽的艺术:走进大师与经典 更至四讲
2016-03-31 17:31:24

第一讲 艺术概说


  • 问题与方法

柏拉图绘画三论:

a.只有理念才是真理,只有理念才是绝对真实的。实物模仿理念,绘画模仿实物。

b.绘画是影子的影子。

c.像旋转镜子的人一样,画家只是在外形上模仿实物。

“有图有真相”流行的背后:信息时代,图像过剩,同时造成人对图像的极端依赖。信号.jpg

例:这张照片在2014年获得了世界新闻摄影大奖的第一名。就是中非地区的人,他们为了偷渡到欧洲经过了艰难的跋涉,然后达到非洲之角,也就是现在我们画面现在看到的这个地方,叫吉布提市的海岸,他们在这里高高地举起手机,是为了搜集廉价的信号以给家人做告别非洲之前的最后联络。所以这张照片就被称为“信号”。这张照片看起来非常的简单,其实它包含着非常复杂而有力的意韵,所以它极其美妙而富有诗意的向我们展示了关于我们当代生存的一系列的根本性的问题。

照片背后都有一个极其复杂的故事,即生活本身。如果人对照片单纯的依赖,那么照片就失去原本的信息的缺失,图像与信息之间的转换,就是事实缺损。


有图未必有真相,从“自拍门”会发现一张记实性的真实的新闻照片并不一定能够传达事实的真实的意义——这就是我们讲的意义的扭曲,是现在新媒体时代难以避免的特别是我们试图通过图像来传播的时候难以避免的东西。

葬礼.jpg

“犀利哥”被舆论大量炒作,但现实中他其实是一个家境贫寒而且精神上有一定问题的流浪汉。向我们说明我们在网络时代,接受图象有一个天然的缺陷,这个缺陷就是图象所表现的事实背景是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相分裂的。我们通过信息的传播渠道来接受一些图象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是在没有语境的条件下来接受这些图象的,所以这些图象就会由于缺少语境的限制而进入到一种被随意的利用甚至狂欢化的状态当中去。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在信息时代的图象狂欢。

自然的产物,如美丽的孔雀羽毛,以及动物的“绘画”作品,虽有一定意义上的随意性,但人的作品是创造性的,自然美只是依靠自然内定规则形成,缺少画家的自主性和自由性。


  • 什么是艺术?

当一些物件在生活当中它们只是给予我们一种功能性的使用的时候,或者说对我们只具有实用价值的时候,我们常常就不会以艺术的眼光来看待它,而常常是在它们的实用价值功能性丧失之后,有艺术创意的艺术家他们对它们进行一种别具匠心的组合创造出了新的形象,就可能给我们提供一种艺术的感受,这就是从实体到形象构造所产生的艺术变化。 毕加索 牛头.jpg 毕加索《牛头》

艺术作品的美学价值就在于通过它独特的造型,非常深刻地去展示了一切艺术品都应当具有的一种审美功能,即触发我们的审美感受、启迪我们关于世界的思考。


贡布里希在《艺术的故事》当中这样说“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大写的艺术这样一种东西,只存在艺术家”。即应该取一种历史发展的和文化多元的眼光来看待艺术

二十一世纪 分析美学家魏茨(Morris Weitz)所说的“我们总是试图去寻找一个关于艺术的单一的定义,这是错误的,如果我们一定要给它定义的话,我们应该明白艺术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概念”。


  • 全球化与消费主义

全球化,就是大家的生活方式和内容都在趋同。这对我们的文化心理和艺术趣味产生了非常深刻的影响,其中一个最大的影响,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普遍发展而来的,就是消费主义变成了当代青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种生活态度。

例:郭敬明导演的《小时代》当中通过主要人物,他们的这样一种炫耀财富、追求那样的一种奢华的个人生活这样一些情态的确非常突出的表明了当代的一种消费主义的青年生活状态,虽然并不是大家都是这样生活的,但是从对《小时代》的大众追捧来说我们可以看到有一种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的消费主义主潮。


人人都是艺术家——艺术无门槛——艺术行为的混乱——流行文化的低俗充斥(因果链)

例:《分手大师》中男演员 卖贱、搞怪,虽然娱乐一时,但无法给人一种文化上的滋养。

没有标准,没有原则的流行文化现象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心灵的掏空、是一种情趣的贬义,没有一种归宿感。这是我们现在面临的基本的艺术问题。


  • 经典的当代价值

春江曲 晋 司马昱 客行只念路,相争渡京口。谁知堤上人,拭泪空摇手。 这首诗虽过去多年,但诗中的依依惜别之情依然能够给我们感动,所以,经典的作品它总是让我们认知自我而且经典的作品总是给我们一种精神的慰藉。所有的经典作品都是相通的,他都是深刻的揭示了我们人类最基本最普遍的情感和精神的追求



第二讲 偶像黎明:无名大师的杰作


  • 史前艺术的发生

有学者认为,人类有共同的祖先——在非洲,向四周迁移。

人原始的创造就是对称的,是因为人本身就是对称的生理结构(起码外表是这样的—个人吐槽)

对称给人美感,同时也带来的安全感。

所以:美或者说美感和人的生理感受或者说生活的安全感是有一种基本的联系的。

   

  • 神秘洞穴壁画

“艺术家”描绘了这些动物,就认为具有了抓捕这些动物的能力。

 图腾与巫术,就如同图像与观念、图像与事物之间的联系。这是原始思维当中的一种神秘的交感   思维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法国肖维岩洞旧石器遗址的岩画.jpg法国肖维岩洞

  • 岩刻的象征性

画中人物的大小排列不等,不是根据“透视”什么的原则,而是根据人物的功能,或者人物的地位来划分的。所以形式感的明确和突出,是晚近时代的史前艺术的重要的特征

阿尔及利亚 塔西利洞窟.jpg阿尔及利亚 塔西里洞窟

  • 史前绘画的书写意义

阿拉提在其《艺术的起源》中提到:史前艺术一个基本功能就是语言表达功能。在语言功能下有三种文字表达。

  1. 表象文字

  2. 表意文字

  3. 心理文字

史前艺术的美学特征:强化突出的部位,即写实,不关注的部位,抽象、简化。强调部分,不追求整体客观与协调


  • 部落艺术的身体手术

从唇盘族来看,从小到大,唇的撕裂扩张,能够展示财富和权威,证明其有超强的忍耐力与克制力和过人的财富,这对于部落或家族,是精神上的一种需要。

唇盘.jpg

与此相比,当今社会的整容是一种审美需要,即消费文化的告知。整形带来的划出了一个所谓的审美标准,尖下巴,双眼皮等等,让人成为消费主义的牺牲品。是违背审美的规律的。健康是美的基础,自然是美的条件。

  • 通天 的建筑

“通天”,可以与上天、神明沟通是早期人类艺术活动的目的。

巴别塔.jpg

神话中的巴别塔。

金字塔.jpg

金字塔的意义:一是宣示了法老对神的沟通;二是宣示了法老对人统治的权威。

古埃及的建筑中张扬着一种超人的权威和神力,人在其中被压抑从而感到卑微。


  • 埃及艺术

埃及雕像:牺牲了优雅生动而去追求完整、明确、固定,这种严格到近乎刻板的审美,归根结底是统治者为了表达权威,追求不朽。

门考拉夫妇.jpg门考拉夫妇立像


第三讲 美的神话创作:从荷马到菲迪亚斯


  • 神话、秩序

基本问题:从埃及到希腊,艺术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为什么创造美从希腊艺术开始,艺术必须是美的吗?

宙斯.jpg 

从宙斯像及其神话中可以看出,其代表的希腊雕像体现的是希腊文化从野蛮混沌进入到了文明秩序中。

  • 荷马史诗

特征:

  1. 神话与历史相统一,想象力与现实结合

  2. 人与自然一体的单纯朴素的心态

  3. 有限的命运与慷慨的英雄人生

  4. 永远的现在时:光明而纯粹的形象

荷马史诗不仅为为后来的整个希腊文化提供了精神的和历史的背景,而且提供了一种超时间的光明而纯粹的一种形象感/审美。可以说影响了以后希腊的艺术形式。

  • 悲剧哲学

三大悲剧家 : 索福克勒斯        欧里庇得斯          俄狄浦斯王

亚里士多德希腊悲剧是对以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经过装饰的声音以不同的形式,分别用于戏剧不同部分。借助人的行动而非叙述,引发怜悯和恐惧,使情感宣泄。

希腊悲剧也反映了希腊民主的发展(自由人,除了女人、奴隶),有限的人去追求无限的理性,无限的世界,人突破自我时彰显悲剧,超越有限,感受无限。

  • 数字与建筑

毕达哥拉斯:万物皆是数;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人本主义开始。

三柱式:多立克柱式,爱奥尼柱式,科斯林柱式的不同比例设计体现了希腊人的理性观念。

神庙.jpg

帕列农神庙的设计,其立柱的安排松紧有序,给人以平衡感。

其废墟一方面象征了以战争为基点的人类历史的残酷与苦难,另一方面也象征了对人性优美与和谐的永恒理想。

  • 美:以人造神

埃及斯芬克斯.jpg埃及·斯芬克斯雕像希腊斯芬克斯.jpg希腊·斯芬克斯雕像

从埃及斯芬克斯及希腊斯芬克斯雕像的不同中可以看出希腊艺术家及埃及艺术家有着根本上的不同:对客观真实性的追求。


  • 生动与和谐


希腊雕像的特点:

  1. 强调比例—黄金分割

  2. 多样统一的高度平衡

黑格尔:形体完美就是希腊雕刻的精神。面瘫、单调、无瞳孔,追求外在灵魂的完整。实现了形体与意义、物质、精神的高度统一。古典艺术理想的最高概况。


  • 菲狄亚斯的雕塑

古希腊最伟大的艺术家,已无作品于世。(大雾...0


  • 感性的突出

里芙尼(芙里尼):

  1. 希腊人对形体美至高的推崇,美即是真、善。

  2. 希腊文化的矛盾现象,即女人无民主权,但神话及艺术都给了女性很高的地位。例如 雅典娜。

维纳斯.jpg《断臂维纳斯》

  1. 残缺的想象美

  2. 均衡感和宁静状态,富有动感。在生动的展示形体的同时,左右扭转的升腾状态富有动感

  3. 双臂在基督教反偶像运动中摧毁,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劫难。



第四讲 威严与神明:从青铜器到汉画

  • 文明之始·书画诞生时代

三个问题:1青铜艺术形式特征。2青铜图文含义是什么?3是什么原因促成青铜艺术的没落?

从神话传说中,华夏文明始祖伏羲女娲到夏商周,从河图洛书 阴阳八卦到甲骨文,这种极具政治意味的活动目的就是沟通天地,做这些事的人被称作“巫觋

绝天地通:商周的统治者防止巫觋仪式的被滥用,将占卜、卦象的特权掌控,从而进行社会统治。

  • 威重礼严 青铜时代的造型

鼎代表着权利—君王有德得鼎,失德失鼎。

司母戊鼎.jpg司母戊鼎

鼎上图案多为 饕餮纹、雷云纹等。

图文的基本意义是为了表现巫觋,人神沟通的特殊功能。

造型反映了阶级差别,是权威、威严的表现。当然也有一些表现生活趣味的青铜器。


  • 文字永恒 毛公鼎

毛公鼎.jpg

毛公鼎是西周晚期青铜器。铭文记载了毛公向周宣王献策一事。将其文字与甲骨文相对比,可以看出其文字更加抽象,而非甲骨文象形文字。毛公鼎文字是中国书法艺术成熟的体现,篆刻在金属器上的文字被成为金文,书法的独立意义的确立代表着中国文化系统当中对文字的一种特殊认知和推崇。

从 仓颉造字 的典故 天雨粟、鬼夜哭可以看出,文字的出现表现了传统文化对文字独特力量的一种特殊推崇和敬畏,也是书法能够成为独立于造型艺术之外独立艺术的原因。

  • 生死之问·哲人与诗萌生

先秦文化的代表人物 老子、孔子、庄子等。

庄子叙述了追求逍遥自在的人生理想,塑造了一系列“神人、真人、仙人”的精神世界,这种精神追求促发了中国古代社会神仙文化的传统。

御龙帛画.jpg御龙帛画·战国

将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对比发现:中国更注重想象、富有动感的营造,而希腊表现“神”的时候更为具体,这一特点在后来的发展中表现的更为具体。


  • 神仙人间 超人间的永恒生动

兵马俑雕塑与希腊雕塑对比,可以看出,兵马俑肢体僵硬,但表情生动,表达了人对死后世界或对来世的美好追求,帛画、画像砖等出土物的发现,表现了超现实神仙世界的想象,催生了汉代艺术的辉煌。

T形帛画.jpgT型帛画·马王堆一号墓

  • 天人世界·汉人生活与飞天

从汉代画像砖开始的“天人视角”,再到后来国画的视角,不难看出,这种“视角”就是发源于汉。

高度抽象几何化的造型来增加动势,强调韵律的构图风格,是中古时代的重要特征,汉画展示的就是人物的动感和韵律。

  • 质朴自然、雄浑朴拙的汉雕

汉刻:简约古朴,以气势取胜,体现大汉气象。比如霍去病墓前石雕。

马踏飞燕.jpg

马踏飞燕:两个不同世界的结合,激发了人对骏马奔驰的感受,是汉代艺术家伟大想象力的表现。


第五讲 沉痛与超越·魏晋书画大师


回复:

还没有人发言哦,来抢沙发吧~

请先登录

说点什么吧~

学堂公告

各位MOOCer大家好 (^-^)V

欢迎来到学堂在线广场~

在这里你可以玩活动,看资讯,晒笔记。

还可以交学友、发心情、聊人生。

在学堂的每一天,就从这里开始吧!

点击 广场指南 了解更多

推荐活动

我要举报
提交